◆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五年级下册第202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利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有关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你对比有哪些了解? 生1:比有前项和后项。 生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生3: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山东有一座城市,那里每年都要举办啤酒节。是哪座城市? 生:青岛。 师:是呀,青岛啤酒世界闻名!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师:这辆货车正在运输生产啤酒的主要原料大麦芽。这张表格就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运输量(吨) 16 32 运输次数 2 4 师:你能提出哪些与比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1: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师:这个问题提的很有价值,谁能说出这个比是多少? 生:16:2。 师:谁还能再提一个问题? 生2: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生:32 :4。 师:谁能像这两位同学一样,说出一个比? 生3: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第二天运输量的比是16 :32。 生4:货车第一天的运输次数与第二天的运输次数的比是2 :4。 (教师依次板书:16:2;32:4;16:32;2:4;32:16;4:2)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比例的意义。 师:学好数学不仅要会提问题,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仔细观察这两个比(16:2和32:4),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值相等。 师: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货车每次的运输量。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写成16:2 =32:4。 师:黑板上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这样写? 生1:2:4=16:32。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的比值都是0.5。 师:还有吗? 生2:32:16=4:2,因为它们的比值都是2。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师:知道了什么是比例,你能不能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几个比例,开动脑筋试试吧!(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想到了用整数组成比例,还想到了用小数、分数组成的比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写的比例。 生1:3:4=9:12 生2:7:8=14:16 生3:0.3:1=0.6:2 生4:1:=2:1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4个比例) 师:这几个同学写的比例都正确吗?怎么才能看出来呢? 生:算一算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因为比例就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师:请大家利用这个方法验证一下黑板上的这几个是不是比例。 2.感受比例的实际应用。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 谁来汇报? 生1:第(1)问中的比的比值分别是340:1=340,680:2=340,2023:3=340,比值都相等。 生2:第(2)问,这个比值表示声音在空气中每秒钟传播的米数,也就是传播速度。 生3:第(3)问,我写出的比例有340:1=680:2,680:2=2023:3,340:1=2023:3。 3.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师:我们在学比的时候知道了比有前项和后项,而组成比例的这些数也有自己的名字。(课件出示)谁能来说一说? 生: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师:请你指出在这个比例中(16:2 = 32:4),哪是它的内项?哪是它的外项? 生:2和32是它的内项,16和4是它的外项。 (课件演示:像2和32这样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16和4这样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师:原来我们学过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在你的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吧!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生板演)和你写的一样吗? 师:怎样读呢? 生1:二分之十六等于四分之三十二。 师:谁有不同的读法? 生2:16比2等于32比4。 师:这两种读法你同意哪一种? 生:第二种,因为在这里是比例,而不是分数,所以要读作:16比2等于32比4。 师:那么它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谁? 生:2和32是内项,16和4是外项。 (课件演示:交叉画斜线。) 4.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在比例里,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比例,想一想、算一算,看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师:谁来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我们组发现内项和外项之间是倍数的关系。 师:噢,不错。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2:我们把内项和外项分别进行了加减乘除的计算,发现只有相乘时才有规律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噢?这组同学不但有新发现,而且还很会研究问题。可是这是巧合呢,还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 生:可以验证一下。 师:举例验证,非常好的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咱们刚才不是写过几个比例吗?现在请大家动手验证一下,这些比例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 (生独立验证) 师:谁来说说你的验证结果? 生1:我验证的是:1:3=3:9,19=9,33=9。 生2:我验证的是:8:5=16:10,810=516。 生3:我验证的是:3:4=9:12,312=49。 师:通过验证也证实了刚才这个组同学的发现。这个规律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就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内项积=外项积) 师:刚才我们先观察比例,猜想出内项和外项之间的关系,然后又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这是学习数学很重要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下面每组比能组成比例吗? (1)6:3和8:5 (2)20:5和1:4 (3):和6:4 (4)18:12和30:20 生1:第(1)个不能组成比例,因为65=30,38=24,不相等。 生2:第(2)个不能组成比例,因为204=100, 51=5,不相等。 师:怎样改一下使它们能组成比例? 生3:把20 : 5改成5 :20,这样54=20,201=20,能组成比例。 生4:还可以把1 :4改成4 :1,也能组成比例。 生5:第(3)个可以组成比例,因为4=6。 生6:第(4)个可以组成比例,因为2023=360,2023=360。 师:看来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除了可以根据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外,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进行判断。 2.填一填。 2:1=4:( ) 1.4:2=( ):3 :=3:( ) 5:( )=( ):6 师:最后一题还有没有别的填法? 生1:5:(1)=(30):6 生2:5:(30)=(1):6 生3:5:(2)=(15):6 生4:5:(15)=(2):6 师:怎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填法? 生:两个外项的积是30,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只要两个内项的积也是30就可以了。 3.用2、8、5、20四个数组成比例。 师:你能用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 师:最多可以写出几种?怎样写能够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生:2和20做外项,8和5做内项时有4种: 2 :8=5 :20 2 :5=8 :20 20 :8=5 :2 20 :5=8 :2 8和5做外项,2和20做内项时也有4种: 8 :2= 20 :5 8 :20=2 :5 5 :2=20 :8 5 :20=2 :8 四、课堂总结 师: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1:知道了比例的意义。 生2: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生3:我知道了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意义判断,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师:这节课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