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阅读的《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一课的设计和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一课的设计和评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49页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义。 2、理解、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知道约数、倍数的相互依 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 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的学习,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两张卡片、2、多媒体演示课件 〔评析〕为了体现当今新的教育观,即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儿童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有目的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制定的目标体系全面、恰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义 1、整除的含义 ①让学生在小卡片上写一道除法算式 ②黑板上展示学生的除法算式 〔评析〕学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寻找的,而不是教师或书本给定的材料,它们来源于学生自己,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着兴趣,学生乐于继续学习下去,而无须教师强迫学生学习。 ③教师提出问题:A、哪一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 B、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④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⑤学生交流完毕,每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研究成果 〔评析〕让学生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即给了学生一个人人参与、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又使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悦纳的情意关系中学会了与人共处。 2、抽象概括整除的概念 ①师: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用字母b表示除数,在什么情况下,a能被b整除? ②生:略 ③师:让学生完整地概括整除的意义 〔评析〕由于学生对整除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所以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对话,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概念,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巩固练习 ①下面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17和549和73.6和1.210和10 ②下面四个数中谁能被谁整除 2、3、6、12 〔评析〕概念初步后,为了有效巩固,恰到好处增加了练习,练习题设计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发展,增加了开放题,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加深了学生对整除的理解 二、新知教学,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1、提出问题,看书自学 ①在什么情况下,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②约数和倍数中的数一般指什么数?不包括什么数? ③你能仿照书中的(例1)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约数 2、学生自学,并回答问题及举例、说明理由。 〔评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这样的学习,即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 3、明确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根据实例提出问题:45能被15整除,能不能单独说45是倍数、15是约数,为什么? 生:略 师生共同小结: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地说一个数是倍数或约数。 〔评析〕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约数时,必须是以整除为前提,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准确地把握了教学关键。 4、巩固练习 ①下面每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36和97和2023和451和100 ②下列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又是谁的约数? 1、2、6、12 ③游戏 规则:老师出示一个数,看你手中的卡片是否符合老师提出的条件,符合的请举起你的卡片。 a、我是12,12能整除谁? 你们是我的什么数?我又是你们的什么数? b、我是19,谁是我的约数? c、我是2,谁是我的倍数? d、我是1,谁是我的倍数?(小结:1是所有自然数的约数) e、让全体同学举起卡片,让具有数字6的同学指出自己的约数 〔评析〕练习题设计时,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发展,即有层次,又有坡度,形式又有多样。即重视基本知识的训练,同时还将知识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敏捷。通过练习,即巩固了知识,又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得到了发展 五、回顾反思,谈各人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又是怎样研究的?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并谈自己的收获,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许多道理,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收获不仅只有知识,还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到学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反思〕:素质教育的重要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为了倡导这种学习方式,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笔者在设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这一课时,采用了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合作交流、讨论、自学等形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综观整堂课,教师教得非常少,而学生讲得非常多,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多,学生自主学习多,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