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问题四《包装的学问》。 学具准备:学生自带长方体纸盒和计算器。 教学目标:1、利用图形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在我们上课之前先来看两张照片,能认出他是谁吗? (幻灯出示照片1) 师:对,是杨老师,杨老师精神吗? (学生说:一般,穿得太随便) 那么这一张呢?(幻灯出示照片2) (杨老师身穿红色唐装格外精神) 幻灯出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两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可能出现的想法:精致服装可以使人显得精神焕发。 师:那么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人只要穿得好,把自己包装得华丽一些,就一定美,是这样吗? (学生:不是,知识、能力、文化、修养也是包装) 师:太好了,人是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你们想做这样的人吗?(想,很想,非常想) 师:中国人有句俗语:人靠衣服马靠鞍。衣着对于一个人来叫实在是太重要了,那么商品需不需要包装呢?当我们走进大富源时,你的双眼总是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这是为什么?包装可是真有学问啊!(出示课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要求,我利用杨老师的两张照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学生容易发现衣着的变化对人精神面貌的影响。在教学设计初,我本想利用从网上的《灰姑娘》中辛德蕾拉的两张图片进行对比。在课件做好后,经过反复思考,请教其他老师,最终否定了这一方案。因为我觉得用辛德蕾拉的图片不如用我自己的照片。不是因为我比辛德蕾拉漂亮,而是我的照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和提出问题。如果用灰姑娘的话,反而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偏移,把重点放到了童话故事上去了。再者,用人的衣着做为包装的一种引入课题,可以使学生对包装的含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为不仅仅只有商品需要包装,人也需要,人不仅需要用华丽的衣着包装自己,最重要的还是应该用知识、能力、文化、修养等内在内素来充实和包装自己。】 二、进入角色,各抒已见 幻灯出示问题: 下面就请你展示自己的能力,为好滋味糖果公司的糖果礼盒设计外包装皮,(两盒怎么包,四盒怎么包,再多怎样包),你觉得怎样设计才能使公司的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呢?能谈谈你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想法一:包装应该尽量美观) 师:也就是说外包装只要好看就行是吗? (学生想法二:包装的成本还应该尽量降低,这样才有使糖果的价格降下来,消费者才能喜欢购买) 那怎样包才能使包装的成本降下来呢?(节约包装纸) 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呢?学生各抒已见。 幻灯出示要求:让我们一起动动手,看一看谁的想法最棒? 【在这里我又创设了一种情境,假如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那么请你为好滋味糖果公司的糖果礼盒设计外包装皮。这是一种激励性质的情境,我相信任何学生都有要强好胜的心理,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寻找表现自身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为一家公司设计外包装,本身就把学生拉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中,一是与成人竞争,表现出成人能做的事情,我们小学生也能做;二是与同龄人竞争,同在一班级里,我一定要比其他同学想出的方法更好,我的语言要比别人更精僻,观点更独特。学生的这些想法,在我看来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兴趣。】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三、动手实践 1、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学具(长方体纸盒和包装纸),先自己包,再与小组内的成员,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出最佳方案。 (教师深入,了解各小组的实际情况) 2、以两盒为例,先让小组汇报,两盒糖果的包装方案有三种: A、(长宽1+宽高2+长高2)2 B、(长宽2+宽高1+长高2)2 C、(长宽2+宽高2+长高1)2 (学生中一部分可能会利用手中的计算器通过测量计算得出最佳方案。但一定会有学生直接说出A方案为最佳,因A方案是将面积最大的两个面叠在一起,表面积自然最小。) 3、学生会发现四盒、六盒糖果也是同样的道理。(继续让学生寻找规律,说出想法。) 【在动手实践这部分中,我重点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独立完成,特别是使用计算器这一点,我觉得很关键,因为在教学设计初期,我认识到教学时间直影响了教学环节的紧密和流畅。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复杂的计算上,那么多高的学习热情也会逐渐冷却,我们又会走进老课堂里。】 四、质疑,探究 有的学生会发现当包到十盒时情况就不同了,将十盒糖果叠放在一起时,两侧面长方条形的面积过大,应该将糖果盒再平均分成两组将较大的侧面重合再包装。 他们这种想法有道理吗?(学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 那么我们在看法不同时怎么办呢?(学生说算一算) 为了计算的数值统一,可以利用教科书12页实践活动的原始数据和手中的计算器来计算。 方法一(只把最大面重叠) (711+111.610+71.610)2=(77+176+112)2=730(平方厘米) 方法二(把十个礼盒在最大面重叠的基础上再平分成两组,将较大的侧面重叠) (2023+111.65+71.610)2=(154+88+112)2=708(平方厘米) 各小组计算后再交流,找出最终的答案。 【这部分内容,教材与参考书中并没有涉及到,我认为这是一种遗憾。因为如果我们和学生没有发现在糖果礼盒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不能再按照老方法来做的话。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只要这样做就可以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套规律)。在这里,我认为一本新的教材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的去挖掘和完善。】 五、实际应用。 你能给好滋味糖果公司的总裁提点建议吗?如果有,请你把想法写成建议书或书信的形式。 【在实际应用这部分中,我设计了给好滋味糖果公司的总裁提点建议这个扩展练习,目的是与前面所创设的情境形成呼应,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所做的各种努力和想法不会白白地付出。在这里我也考虑到数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问题。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和兴趣很大成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我做了这样一种设计。】 教学设计完成后,我的几点想法: 这篇教学设计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但结果如何对我来说已不重要,因为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弄清了许多问题。下面我谈两点体会: 1、这节课是我完全利用电脑备课的结果,在我独立制作课件(当然课件比较简单)的过程中,我的设计思路逐渐清晰。网上的图片和其它素材为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条件。我认为这是我今后需要发扬的。 2、别一点体会就是反复的修。我拿着设计草稿请多位老师和领导审阅,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学习的充实。这一点我会以教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 3、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学设计虽然有了,但并不代表它具有绝对的可行性,还有许多的隐性条件起着作用。在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自己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反思: 1、上一节课应该注意学生活动的有序性。 有好的剧本并不代表能拍出精彩的电影,还需要导演和其它因素。 2、小组合作应该注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组长汇总)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注重:遇到什么困难?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3、一定要注重讲练结合。学生说完后一定要具体算一下。 4、注意创设情境,如果能直接引入新知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