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 2023 师:12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 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2023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习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临城小学平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2023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2023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习习惯特别好,学习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2023=310 312=62 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2023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2023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2023=360 121=12 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2023 2023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2023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 起来) 31 12 62 310 372 4.若学生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2 62 31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 10个班有( )人 12个班有( )人 23 13 69 230 299 7.尝试用竖式练习202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 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23 13 69 41 21 230 299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31 12 62 310 372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 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2023 2023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成人票每张50元 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体对照 61 24 244 122 2023 ⑷ 1张票要( )元 60张票要( )元 61张票要( )元 5.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习。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 《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反思: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2023 2023 2023 2023 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