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千米、分 米、毫米的认识》复习课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千米、分 米、毫米的认识》复习课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复习课。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系统整理长度单位的知识,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巩固这部分知识,以期达到能灵活应用的目的。 2、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意识。提高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的概念。 难点是: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米尺一把,5米长的细绳一条。每生一把学生尺,一张测验试题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故事导入 同学们,孙悟空神通广大,不但能拿妖除魔,这几天还帮助我们认识了一些新的知识。回忆一下,孙悟空帮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长度单位知识整理。引出课题并板书:知识整理:长度单位 若学生早有整理知识的基础,最好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整理方法。 二、汇报交流整理结果,选择优秀的整理方法 1、投影展示 不同的整理方法 (教师在学生整理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情)一般学生有这样三种整理方法:按顺序整理(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打乱顺序整理、只整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2、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整理方法并说明理由(目的:帮助学生形成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师小结:像这样按顺序整理知识,不但不容易漏掉或多写而且有助于帮助我们理清它们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按顺序整理是一种很好的知识整理方法。 3、补充整理的结果。师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呀?(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把学生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如:大单位适合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小单位适合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等。) 三、操作活动,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1、学生画分别是1毫米、1厘米、1分米的线段。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尝试用实际事例说明1千米大约有多长。 3、估一估,量一量。我们知道了1个长度单位大约有多长,拿出手中的牙签,这根牙签的长度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好?估一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再测量验证。依次是材料中小棒的长、长方形纸的长、宽,教室中黑板的长、窗户的长、宽,课桌的长、宽等。 4、屏幕出示数据资料,用手势表示资料中物体的长短。最长的昆虫,最大的蝴蝶、猎豹、最小的昆虫飞机等。 四、故事激趣,引入练习 师:孙悟空不但武艺高强,还帮助我们学数学,可他有个师弟猪八戒可就差一点了,我听说他又闹了个大笑话呢?八戒娶媳妇的故事(目的:让学生明白判断物体的长度不能只看数字或只看单位) 1、 找朋友(连一连) 8千米 26厘米 50毫米 3分米 7米 70分米 2023米 30厘米 2分米6厘米 5厘米 故事连结:八戒闹了这个笑话之后,很不好意思。于是,他又去找他的师傅唐僧,虚心学习长度单位的知识。八戒拿着米尺量量这个,估一估那个,苦学10天。这天师傅给他出了过关测试卷。出示:第一关测试卷 第一关 1. 填一填 1千米=( )米 2023米=( )千米 1米=( )分米 38米+54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70毫米=( )厘米 8分米=( )厘米 3千米=( )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 8千米=( )米+( )米 2、在○里填上> < 或 = 8千米○2023米 1米50厘米○1米5分米 9分米○2米 32米+10米○50米 300分米○300厘米 5毫米○1厘米-2毫米 学生自己做,同小组订正,选题说算理。 屏幕出示:第二关: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 小明身高138( ),他的大拇指宽约( ),手腕一圈长约12( ) 2、 我们测量世纪学校从南门到北门的长度是多少时,用( )做单位比较合适。 3、 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4、 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 5、 从寿光到潍坊的长度大约是46( ),坐客车大约1个小时能到达。 6、 世纪学校小学部教学楼高约( )米。 学生口答上述各题。并说明理由。 第三关: 八戒一步的长度大约是8分米,有一间房子,房子的长八戒走了10步,宽走了5步,你能知道这间房子大约有多大吗?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知识整理:长度单位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1米70厘米 = 170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