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数学《妈妈的小帮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数学《妈妈的小帮手》教学设计----分 类 与 比 较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 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 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内在联系:本单元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难点:学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关键: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等自主活动。 教学时间:6课时 分类与比较------------5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教学措施: 1、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互补,使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2、在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 3、教学中,要注意低等生的操作活动,及时给予指导,使他们能正确操作,努力使自己提高思考能力,操作能力,熟练的进行分类和比较。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帮妈妈整理衣服,课本19-20页分类。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纸盒、各种衣服等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第21页1-----3,补充练习。 教学目的: 复习巩固按一定标准分一分物品,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分类练习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彩笔、实物汽车、飞机模型等。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数学《妈妈的小帮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数学《妈妈的小帮手》教学设计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帮妈妈放衣服,第22---23页,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等。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对事物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挂图、有关学具。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第2023,1~~~~5题。 教学目标: 复习与巩固有关比较物品的指示,使学生能准确、熟练的进行练习。 教具准备:书、天平秤、萝卜(红、青)等。 第五课时 我学会了什么?(丰收图) 教学内容:25页信息窗,补充题 教学目的:1、学习对远近、宽窄的比较。 2、综合复习本单元知识,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3、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具准备:教学情景图,彩笔等 第六课时 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内容:26页情景图 教学目的: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学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经历寻找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能与同伴合作找数, 正确找数。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