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2023米,并能进行相应的换算。 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1千米究竟是多长,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练习以米作单位的路程相加。 初步认识小数表示的千米(公里)数。 2. 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在实践、交流、探究与讨论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2023米。 2、亲身体验1千米究竟是多长,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教学难点: 认识小数表示的千米(公里)数及相应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计时手表。 认知的准备:(1)生活经验、常识。(2)长度米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件出示题1:理解图意,说说图中的交通标志,再谈谈其中的数学知识。 [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认识长度单位 猜测其中的1km、500m、200m、100m 大概有多长。 学生交流。 你还了解有关千米与米的什么知识? ①1km=2023m 从文字与数射线上进一步理解(见书P37)。 ②表示较长的路程时,经常用km作单位。 1公里也就是1千米。 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到千米或公里的情况。 老师做一些介绍。 比如:金山区境内有23.3公里的海岸线。陆地东南6.2公里海面上的大金山、小金山和浮山三岛,是沪上唯一的自然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海地区陆上早已绝迹的原始植被和珍稀动植物。 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南浦大桥,建成于2023年11月。总长2023米,其中主桥全长846米,引桥全长2023米。 让学生也做一些介绍。 ③练一练。 2 km =________m 5 km =________m 11 km =________m 2023 m=________km 2023 m =________km 20230 m=________km 8 km+1km =________m 12 km-6 km=________m 2023 m-2 km=________m 独立练习再交流。 把老师介绍的材料中以千米作单位的化成以米作单位,反之。 [从学生的猜测入手,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千米、米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射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1千米=2023米。500米也就是1千米的一半,1千米就是10个100米。再从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感知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建立量感。] 三、应用 1.出示:出租车起步费10元3公里,3公里=________米;起步费10元3公里什么意思? 我们学校的环行跑道一圈是200米,1km有几圈? 标准的环行跑道一圈是400米,1km是几圈? 同桌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四、实践活动。 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要求:按常速绕学校跑道走一圈,记下所需要的时间。 再估一估走一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让数学课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参与的欲望强烈,每个学生都认真地参与了实践活动,更具体形象地感知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 五、课后探究 根据课上实践活动中推算地走1千米所化的时间,测量一下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概是1千米,从学校到你家大概有几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