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导入,回顾旧知。 谈话: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小数的很多知识。你觉得哪些知识你印象最深刻,掌握地最扎实?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鼓励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前两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所学知识,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为知识应用做好准备。 二、练习小数的读写和意义。 1.判断对错。 (1)小数都比整数小。( ) (2)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的。( ) (3)0.09米是1米的9/10。( ) (4)0.2023表示千分之四。( ) (5)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所以0.05表示百分之五十。( ) (6)606.605是三位小数。( ) (学生手势判断,并说明错在哪儿。) 2.自主练习第4题。 课件出示体检表,让学生说说从体检表中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谈话:你的体检结果如何?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小数知识叙述体检结果。 3.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独立地写出横线上的小数,然后交流订正。 谈话:和生活中的物品比较,最大、最长、最重的蔬菜相当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品? (学生自由发言,增强学生的估计和数感能力。) 4.自主练习第8题。 课件出示图片和统计表。 谈话: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逐题出示填空题,学生回答,教师鼓励订正。) 5.小游戏:自主练习第10题。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找3名同学演示,然后各组开始游戏。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身边的事例,让学生交流比较,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问、思考、游戏、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第7题。 引导学生先感受这些小数的数值大小,再判断对错,让学生弄明白错在哪儿。 2.自主练习第9题。 谈话:你知道这些小数表示什么吗? 3.聪明小屋。 学生解决书上的问题。 谈话:你还能组成什么样的数?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白答案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感受小数的各种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交流见解,并互相评价、判断,鼓励学生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学习的灵活性和数学答案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评价总结,实践应用。 谈话:在这节课中,你对哪些知识应用得更好了? 课后拓展:调查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与同学们课后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鼓励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寻找小数,是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也是对小数知识的延伸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