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体验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前后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上下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五官位置使学生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和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与顺序,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练一练里的习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自己判断上下的位置关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尤其是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这是理解和体验的重难点;所以这节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时地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好,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在森林运动会上学习了前后,今天,我们继续在森林里逛一逛、玩一玩,看一看还能发现和学到什么数学知识。 (二)情境探究,体会领悟 1. 看一看。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初步体验上下(先不让中间的小松鼠出现)。看,眼前有一棵柏树,还有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2. 说一说。 出示松鼠,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