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又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毫米和分米都可以用形象思维来记忆理解,所以教学是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学法 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毫米和分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教具学具: 直尺、光盘、硬币、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那么我们前面学习测量物体时经常用什么做单位呢? 同学们说的真好,为了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礼物。(出示课件) 有争议的题目让学生先观察,并说出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光盘的厚度?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一个光盘的厚度用米或厘米作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 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看着你的直尺说给同组同学听听。(合作学习,老师巡视。) 学生汇报:(电脑演示) 生可能答: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儿,每一个小格儿的长度是1毫米长,所以1厘米=10毫米。 (2)亲身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 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先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测,看估计的对不对? 师: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还能举出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吗? 师:到底1毫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3)实际测量 ①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电脑演示几种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②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小组操作、互评、反馈)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下面我们做个智力小游戏。 师:这是两根彩带,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度。 请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给大家演示。 师:10厘米、10厘米地测,这个方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说是多长?有谁知道?(板书:分米) 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长度单位:分米。 电脑演示一分米的实际长度并观察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1分米=10厘米) (2)体验1分米的长度 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这一拃的长度就是1分米) (3)渗透米和分米的关系。 学生用直尺量出1米长的绳子,每一分米作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板书: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三、阶段小结,突出重点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地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 四、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 1、读出下面图形的长度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量一量下面图开的边长(看课本) 4、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 结论: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