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回答) 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 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 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 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 (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 (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 (3)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 (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 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为什么? 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表示? (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3、探究算理 (1)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指明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学到前面板书 解法一:4+1=5 解法二:2023=24(千克) 30 4/4+1 =24(千克) 2023=6(千克) 30 1/4+1=6(千克) (2)让两种不同解法的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体重是有水份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求水和其他物质的重量也就是把30按照4:1的比例分配。 不同点: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数,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数,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 (4)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5)小结:像第二种方法,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4、解决第二个问题:爸爸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1)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 (3)指名一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怎样知道我们解答的是否正确呢?谁能口头检验一下? 5、同学们都很棒,都能灵活的运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题目,谁能说说在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题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走进生活(看谁能又对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 自主练习1、2、3 第2、3题要求画出线段图分析解答。 2、课后延伸 判断: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7/10=14(厘米) 203/10=6(厘米) 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四、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