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上《中国的世界遗产》单元分析

[复制链接]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主题,精读课文有《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是《秦兵马俑》,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这几篇文章,作者用词准确,通过多种写法描写我国的世界遗产,表达热爱之情。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宽带网等语文实践活动,也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旨在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本单元已经学完,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情感积累,在此基础上,我决定上一节单元整理课,从词句和篇章等方面进行整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世界遗产的魅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积累描写自然文化遗产的好词佳句,进一步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文化的热爱之情。

2、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世界遗产,表达自己感情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通过总结写法,学习作者布局谋篇和表达的方法。

4、拓宽阅读面,提高搜集整理专题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

过程分析:

(一)回顾主题和课题

1、回顾:孩子们,我们刚刚学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我国的世界遗产)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有哪几篇文章?

2、概览:截至2023年,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壮丽的景观(课件播放图片)。这29处景观是我国的世界遗产,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不少文人墨客都用文字描写我国的世界遗产,表达自己的热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单元整理课,进一步感受自然和文化的魅力,提升我们的语文品味。

(二)整理、品味与积累

1、品味精妙字词

课件出示:

(1)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学生自读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滑:说明游船、画舫在湖面上行驶得很慢,湖面上不留一点痕迹,体现了昆明湖的静和美。多少、才:说明建造长城的劳动人民很多很多,长城的建成很不容易,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2、指导积累词语

(1)学生汇报自己积累的本单元生动的词语。(略)

(2)教师出示自己积累的词语

身材魁梧 头戴鹖冠 身披铠甲 昂首挺胸

颔首低眉 若有所思 目光炯炯 神态庄重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殊死拼搏 久经沙场

气魄雄伟 绝无仅有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仔细观察,看看每一组词语分别有什么特点?

总结:根据词语的特点进行分类整理,积累起来就更快、用起来就更方便了。

(3)学生当堂背诵,把生动的词语积累在自己的语言仓库里。

3、品析精妙写法

师:这几篇文章的作者在介绍我国的世界遗产,表达自己的热爱之情时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呢?让我们再来品味一下!

数字比较法

①出示句子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23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又用熟知的事物比照,使我们很容易想象出三个俑坑有多大,描写更具体。

②快速浏览本单元几篇课文,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在读中体会写法。

③迁移运用:我们学校的操场真大啊, 。

联想想象法

①快速浏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读一读作者展开联想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②教师出示文中两个比喻句

远看长城,它象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点拨:作者抓住长城和昆明湖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得多么具体、多么生动啊!

直接抒情法

过渡:作者不仅写出了我国世界遗产的特点,还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热爱之情,这几篇文章中就有作者直接抒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雄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把我国的世界遗产描写得多么具体啊!课外还有不少描写我国世界遗产的佳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①学生汇报自己积累的课外描写我国文化遗产的佳句。

②教师出示积累的课外描写文化遗产的佳句,朗读欣赏。

首尾照应法

读每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品析文章的布局谋篇,体会写法。课件出示

开头: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结尾: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城》

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结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完,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颐和园》

开头: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结尾: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秦兵马俑》

观察有什么特点,发言后教师总结:开头中的重点词语在结尾中又出现了,开头与结尾的意思差不多,这叫做首尾呼应,这样写可以使文章结构更严谨。你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

(三)综合运用交流

1、这一单元的课文为我们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打开了一扇窗口。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搜集了不少相关资料,现在就在小组里交流,选出最好的一个在全班展示。(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教师相机鼓励、欣赏,相机出示课前搜集的图片等资料。(学生汇报的形式有: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诗词、故事传说、对联等,教师相机补充自己搜集的资料。)

3、结语:孩子们,是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骄傲!课下,搜集更多的关于我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亲身感受我国世界遗产的魅力!

单元反思: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主题,读着这一单元的内容,对我国世界遗产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虽然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介绍性的文章,但作者描写得具体、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我国世界遗产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品味、积累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作者用词十分精妙,比如:《颐和园》一课中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中的滑字,巧妙地衬托了昆明湖的静和美。《长城》一课中的多少、才,说明劳动人民修建长城不容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叹。像这样的字、词我引导学生细细玩味,让学生在对文字的品味中,感受我国世界遗产的魅力和作者的自豪感。

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将词语分类积累整理,还让学生当堂背诵自己整理的词语,储存在语言仓库里。课前,学生还搜集了不少课外描写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这对于学生积累语言也是很有好处的。

2、紧扣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积累。本单元的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无论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语文园地、宽带网,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于是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在感悟主题、品味积累语言、体会写法、课外拓展的过程中,感受我国世界遗产的魅力。另外,本节课没有拘泥于整理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搜集了不少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亲身感受我国世界遗产的魅力,激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教材特点,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在写法上很有特色,比如:作者运用数字比较、想象和联想、直接抒情等方法描写我国世界遗产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热爱之情。在布局谋篇上也独具匠心。于是,我以作者是怎样描写我国的世界遗产,表达自己感情的为切入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方法的巧妙,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习作的方法。

4、运用语言,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单元整理课的精髓在于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本节课上,我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时间,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然后在全班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有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诗词、楹联、名人题词、文章、传说故事等。在课堂上,学生有的绘声绘色地讲,有的声情并茂地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着对我国世界遗产的热爱之情。学生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实现了由积累到运用语言的飞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