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师制作好的教学计划,有利于新课的讲授,数学网为大家编辑了高二上册数学流程图教学计划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1、在《1.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本人以达芬奇密码游戏为例,通过两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体验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其中,我将《1.2.1 算法》中算法和算法的特征穿插到“设计算法”环节,《1.3.2 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穿插到“编写程序”环节,《1.3.3 程序的编辑和翻译》穿插到“调试程序”环节。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将相关的知识以“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为主线串联到一起,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2、“可以证明,任何复杂的算法都可以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三种基本结构组合而成的程序表示。”,所以算法的描述实际上就是三种基本结构的描述。基于此,我将《1.2.2 算法的描述》和《1.3.1.2 程序的基本结构》整合为一节课。 3、因数学必修三中也有流程图相应的内容,高考中也有读流程图写结果的考点。所以我在最后增加了数学中的相应内容,以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流程图,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生分析: 1、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刚接触本模块的学习,对计算机编程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只是从《1.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知道了算法、程序等相关概念和知识。同时数学科也暂未涉及到相关知识的学习。 2、因为信息技术目前暂未纳入高考,所以部分学生的学习激情不够。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体会到流程图的作用,加深对流程图的印象,特将数学必修三中读程序框图的有关知识整合到本课,并通过一道数学高考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也会经常接触到一些诸如办事流程图、活动计划等描述解决问题步骤的案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知道算法三种描述方法的特点 ⑵ 掌握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特点 ⑶ 知道流程图中各基本图形的功能,并正确画出算法对应的流程图 2、过程与方法: ⑴ 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正确地选用恰当的方式描述算法 ⑵ 通过模仿、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算法的过程 ⑶ 能正确读流程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培养学生通过流程图来表达算法的良好习惯,为程序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⑵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⑶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⑴ 算法三种描述方式的特点 ⑵ 流程图的基本图形符号和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⑶ 根据算法正确画出流程图 教学难点 ⑴ 能综合运用流程图的基本图形符号正确地画出流程图 ⑵ 能读懂流程图,并写出结果 五、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围绕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求三角形面积”展开,教师通过任务和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主构建新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说,教师先以简单的数学问题“求三角形面积”如何描述引入,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自主表达,教师再通过对学生答案的点评和有侧重性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算法的不同表达方式;接着再以“一题多练”、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在任务中自主掌握用流程图表示算法。最后再用一道读流程图,逆向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手段:问题法,演示法,任务驱动,讲练结合法 七、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复习:算法的概念 学生思考回答 在新课传授之前,通过一个熟悉数学问题的不限方式表达,原生态地展现学生算法描述方式的多样性和存在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1、练习1:输入三角形的三边a,b,c,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设计一个求解算法,并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表达出来。 2、教师展示、点评学生的作业,并统计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引出课题:算法的描述 1、学生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2、学生交叉浏览,看看谁的描述更清晰 新 知 学 习 ( 30 分 钟 ) 算 法 描 述 ( 14 分 钟) 1、问:在刚才的统计中,我发现同学们最多的是用纯文字来表达算法,这种方法就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请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这种方法的特点? 2、教师小结、补充学生的答案 学生结合自己的作业,思考回答教师问题 因为用自然语言描述是最易采用的方法,因此,教师只需对学生的答案稍作补充即可 1、过渡:除了刚才的方法之外,我还发现有几个同学采用了箭头指示的方式,这种方式其实类似于我们将要介绍的“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2、练习2:输入三角形的三边a,b,c,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请参考P11表1-4,画出对应的流程图。 3、展示点评学生作业,加深对画流程图的理解。 1、学生自学流程图各符号的功能 2、尝试模拟完成练习2 因学生平时生活中都会接触到一些办事流程之类的流程图,再加上练习2比较简单,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模拟完成,教师以点评形式巩固。 1、教师展示:问:大家能看懂这段代码吗? 2、教师讲授:用伪代码描述算法 学生感受体会 因学生还为正式开始学习编程,所以对于此种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作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1、练习3: P12页表1-5 算法描述方式的比较 2、教师小结,并强调流程图的重要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体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练习3 在前面练习1和2的基础上,教师可放手让学生以练习的方式完成第一部分的小结,只需要对“伪代码”描述做一些补充即可 练习4:输入任意的三个正实数a,b,c,若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否则输出“不是三角形”。请画出对应的流程图。 学生在练习2的基础上完成练习4 加强学生对选择结构的认识 练习5:输入任意的三个正实数a,b,c,若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否则输出“不是三角形”,并返回重新输入。请画出对应的流程图 学生在练习4的基础上完成练习5 加强学生对循环结构的认识 教师小结: 1、 程序三种结构的流程图特点 2、 画流程图的规则 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1、通过知识总结,强化学生对三种结构的认识。 2、养成良好的画流程图习惯 练习巩固 (5分钟) 练习6:看流程图写结果。若输入则输出 , 。 学生先根据程序框图描述出程序的执行过程,再写出结果 1、学科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另一种形式巩固新知 九、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表: A(优秀) B(良好) C(一般) D(要努力) 自评 算法的三种描述方法 知道三种方法的特点,并能说出三种方法的区别 知道三种方法的特点,但说出前二种方法的区别 知道三种方法的特点 基本知道三种方法的特点 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能熟练使用流程图清楚表达复杂算法,并能读懂流程图 能熟练使用流程图清楚表达简单算法,并能大致读懂流程图 能使用流程图表达简单算法 能使用流程图表达简单算法,但读流程图较困难 程序基本结构 知道三种结构的特点,并能熟练使用流程图清楚描述 知道三种结构的特点,并能熟练使用流程图清楚描述 知道三种方法的特点,但只能用其中1种方式大概描述算法 基本知道三种方法的特点,但不会描述 十、教学反思 优点: 1、练习的设计层层深入、有针对性,能较好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程序结构和算法的描述方法。从课后的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大部分能完成所有的练习。 2、能结合数学知识,从画流程图(正向)和读流程图(反向)强化学生认知,同时练习6(2023高考题)也能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3、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先以求三角形面积为例,让学生自己表达算法,再以作业点评的形式引出“自然语言描述”和“流程图描述”,对于学生未见过的“伪代码描述”则以教师讲授的方式完成。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对同一案例稍作演变,让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接受程序的基本结构。最后通过小结和一道数学高考题,完成本节知识的巩固。 4、详略得当。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如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顺序结构),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尽量少讲;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如循环结构)则以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 不足: 1、因练习1的算法比较简单,学生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都可清晰表达,所以流程图优点凸显不够 2、因任务多,教师担心时间不够,所以讲得还是稍多。建议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二上册数学流程图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