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简单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简单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 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有3行车,每行5辆 生: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6人 生: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活动登山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找发现,培养了学生在众多信息中筛选与数学有关即有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乘加、乘减 1、解决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1)师:如果你是导游,会考虑什么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齐读: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6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2)师: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帮助自己理解题意? 生:画图。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画画吧! (学生画图表示题意,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收集了几个学生的作品,指名分别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生:我是用一个圆形表示一个人,画9个是一组,画4组, 再画5个圆形表示剩下的5人。 生:我是用一个小棒表示一个人,把9个圈起来表示一个组,画这样的4个组,还剩5个人就再画5根小棒。 生: (4)师:通过画图可以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说,再在练习本上列式完成。 (学生分组交流想法并列式。) (5)生:要先求每组9人,4个组有多少人;再求加上剩下的6人后一共有多少人。 生:先求4个组有多少人,列式是49=36(人);再求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列式是36+6=42 (人)。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师:还有其它列式的方法吗? 生:49+6=42 (人) (教师板书算式。) 师:这两种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先求的4个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 师:先求4个组有多少人,就是说都是先算的 生:49=36 师:看来这两位同学解题的思路是一样的,不同的是 生:一个用分步,一个用的综合算式。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如果把大家画的图稍改一下,你还想到了列什么算式? (课件出示改后的图:) 生:6+49=42(人) 师:为什么图改了,算式得数还是42呢? 生:虽然改了,但还是那些小棒,总数没有变化。 生:对,它还是有4个9和1个6,就是把那1个6放前面了。 师:那这个算式怎么算呢? 生:先算49=36,再算6+36=42. 设计意图:理解题意,在解决问题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方法的指导,画图法,分析法等是在理解题意时用到的较多的方法,这是在平时解决问题教学中需逐渐渗透的,在解决一共有多少人中,分步变综合的先算乘法是顺其自然的,学生可能对过算顺序不会有丝毫注意,而在后一个环节中,把1个5放在4个9前面,学生在列式解题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就对先算乘法的合理性有了初步的感知了。 2、停车场上的问题。 (1)师:我们再回到停车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多少辆?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计算,订正时指名说说是怎样的) (2)生:还可以提 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订正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3、师:比较黑板上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 生:它们都有乘法。 生:它们都是乘法和加法或者乘法和减法。 师:这样的是乘法和加法的(指着黑板上的乘加算式)我们叫它乘加算式,是乘法和减法的我们叫它 生:乘减算式。 (教师板书课题:乘加 乘减)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都是先算乘法。 师:看看,是这样吗?也就是说,当算式里有乘法和(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先算 生:加法或减法时,先算乘法。 (教师板书: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4、师:小明到超市购物作登山前的准备,看看他想买什么? 生:面包。 师:面包2元/个,小明要买3个面包,付了10元,应找回多少钱?谁会列算式? 生:10-23 (课件显示小明的算法:10-23=24(元)) 师:你认为对吗?你想对小明说什么? (学生在发言中明确,小明的运算顺序不对,应先算乘法) 设计意图:学生对计算顺序合理性的理解是个难点,因此,设计时把难点分散开,让学生逐渐体会。如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引导学生看到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从而引出课题:乘加乘减。但学生的注意方面不在运算顺序上,因此设计小明购物的题目,学生在小明运算顺序错误的过程中明确了乘加、乘减算式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登山夺旗 师:谁做对了这6道题,就能得到了小红旗,开始做吧!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自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类似小游戏的夺旗活动不但起到巩固新知识的作用,还在课尾时期即学生较疲劳而又注意力较分散的时间段起到了一个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四、小结 师:你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生:我会算乘加、乘减这样的题了。 生:我知道了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 生: 师:谁能告诉大家,上完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我很愉快,我觉得这节课很有意思。 生:我很高兴,我又学到知识了。 生: 师:老师也有一些特别的感受,想不想听听?学习就像爬山一样,有快乐,也有辛苦,可当你学到一定的水平,达到一个高度的时候,那时候你就会感到很幸福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节可以起到对本课归纳整理的作用,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中心情的整理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