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 学情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之后进行的教学,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加减运算,因此本课教学重点在教学生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计算。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且经过前段时间的教学发现在运用课件和教具时课堂学习效率更高,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运用课件和教具来辅助教学,用图片和形象的模具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运算这类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加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计算加减混合算试题。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方法: 情境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教具卡片、口算卡片、双色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在我们身边变成现实。大家请看大屏幕,这里有4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来2道数学题。只要大家把这2道数学问题解决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蜕变吗? 2、学生抢答丑小鸭身上附着的连加连减图。 2+2+1= 3+4+2= 10-0-2= 8-5-3= 6+4+0= 1+5+3= 7-2-2= 9-4-3= 3、将丑小鸭换成白天鹅。提问这些连加、连减算式是按什么顺序运算的。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学习先加后减。 (1)情境模拟。(课件出示主题图1) ①这些美丽的白天鹅飞啊飞啊,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泊,这个湖泊实在是太漂亮了,它们被这么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无忧无虑在这里游玩。 问:有几只天鹅?(板书4) ②又飞来了3只白天鹅。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把自己看到的用一句话表述出来吗? 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板书4+3) ③这时,飞走2只白天鹅。现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表示现在还有几只白天鹅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4+3-2)。 (2)教学读法,讨论算法。 ①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 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②这个算式怎样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师: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 ③学生自主算,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交流时强调第二步是计算几减2,强调要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7记在脑中。教师板书 ④小结:计算4+3-2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3)巩固练习。 ①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拿出7个苹果教具,再拿出3个,然后拿走4个,讨论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结果) ②出示加减混合运算题的卡片,开火车说出计算顺序。(不说得数) 6+2-4= 2+7-1= 4+3-4= 7+2-5= 2、学习先减后加。 (课件出示主题图2)过渡:天鹅继续飞啊飞,它们又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请你注意看,白天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你们能根据情境图的意思,用双色卡片摆出白天鹅的变化过程吗? (2)请同学说说摆放的过程并列算式。 (3)学生自主探究算法,教师组织交流。组织交流时注意提供反例,强调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 (4)比较异同:今天学习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他们又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 3、小结。 今天学习的算式,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都叫加减混合算式。它们的运算顺序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是一样的,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三、练习巩固 1、教材67页做一做。 (1)学生说图意。 (2)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列式计算,其他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学生自评、互评。 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3题。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你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希望你们能学会学习,做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五、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