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口算课件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四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每组题目,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教学例题 (一)教学连加 师:上周末,老师去了一趟农场,在农场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华华。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鸡。 师:华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课件,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 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 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题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课件,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65页最下面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65页最下面第二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 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3、完成练习十四第1、2、3、4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