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一数上册《认识物体》相关资料之说课稿

[复制链接]

《认识物体》一课内容虽然不多,但很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和模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情感性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过程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童心,让学生通过认识机器人的头、身体,胳膊和脚,意识到物体的还有形状的不同,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认识物体》这一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二、合作分类,认识物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中一开始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桌面的物体,和小组同学合作,把带来的学具进行分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并组织交流,这其中同时也是对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一次认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的一个分类实例,教师有意提取学生最喜爱物体球,老师和学生一起合作,通过看、摸、比、想、滚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认识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建立球的表象,构建新知。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认识的物体进行操作,和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与相似物体的对比,看、摸、滚等系列活动物体形状的表象,构建新知。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想,将玩中感受到的体验数学化,使教师教的内容变成了学生学的活动,教数学也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静止呆板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同时学生自己也体验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性。

三、游戏巩固、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开放课堂时空,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体和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