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在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横、纵坐标及小折线)的基础上,能根据数据补充完整折线统计图,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对数据进行分析,能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合理判断、推测,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经验,运用迁移方法,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认识其特点。 2.在参与观察、比较、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统计图。 3.在经历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合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统计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验统计的现实意义。 2.在探究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的过程中,体会比较的相对性,事物的辩证性。让学生获得探究的成功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3.在分析数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在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横、纵坐标及小折线)的基础上,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根据数据补充完整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1.在结合实际问题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合理判断、推测。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共有2个例题,1个练习,用4课时完成。 新旧知识的衔接: (1)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分布情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本单元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编写特点 1.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意义。 本单元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教材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如练习十九中的第4题。 教与学的建议 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学生将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对事物的发展走向进行合理的推测。进一步体验和感受统计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