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体会12,13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12,13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12,13减几的计算,并感受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能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12,13减几的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11减几的知识,同学们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能。多媒体课件出示做修改的例1情景图。(把图中的树上原有12只猴子改为树上原有11只猴子,并出示问题:树上还有多少只猴子?其余不做改动)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11-4=7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树上原有11只猴子,下来了4只,就是从11只中去掉4只,所以,要知道剩下多少只就要用11-4才能得到。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算11-4=7的? 学生根据不同的算法进行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如:倒着数;想加法算减法;把11分成10和1,10-4=6 6+1=7。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这样一个新问题,(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图后回答:树上原有12只猴子,下来了4只,树上还剩多少只? 教师: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比,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引导学生发现:树上原有的猴子数由11只变成了12只,下来的猴子数没有变,问题也没有变。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又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12-4= 教师:12-4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2,13减几。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教学例1 教师:我们能不能用11减几的方法来计算12减几呢? 学生:应该可以吧,因为它们都是十几减几的减法。 教师:好,同学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试着算一算12-4。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汇报。 教师:用第1种方法(倒着数)计算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抽1个代表汇报。 教师:用第2种方法(想加法算减法)计算的呢? 仍然抽1个学生代表汇报。 教师:用第3种方法(把12分成10和2,10-4=6,6+2=8)计算的呢? 学生举手并汇报。 教师: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可能有学生说:因为11-4=7,12-4和11-4比总数多了一个,而减去的数是同样多的,所以12-4的结果要比11-4的结果多1,就是8。 如果没有学生发现教师不作要求。 教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2-4=8,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11减几的计算方法在12减几中同样可以用。 教师:大家这个发现不错。老师还想对用想加法算减法这种方法计算的同学再提一个问题,其余的同学当小裁判,看他们说得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就是:想4+8=12除了能计算12-4=8以外,还能计算什么减法算式? 学生:12-8=4。 教师:这也是我们前面知道的想1个加法算式可以计算2个减法算式。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现在又起了什么变化?多媒体课件出示。(下来的猴子变成了6个) 学生:树下的猴子变成6个。 教师:下来6只,树上还有多少只猴子? 教师: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改变猴子下树的只数,给大家出个题目。 学生可能说:下来5只,还剩多少只?下来7只,还剩多少只?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后面的算一算做好铺垫。 试一试 (1)出示课件算式:12-9= 12-6=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计算式的计算。 (3)抽学生回答算法,引导学生回答成对算式的计算方法,理解1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初步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例2 出示课件 (1)找学生说说图片中的信息(9只小猴在拔河,4只小猴在跳绳)。 (2)让学生自己填一下书上的方框。 (3)公布答案。 三、练习巩固 1、对口令 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完成,一个小朋友讲出两个数的加法算式,同桌则讲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算式的被减数是同桌说出的加法算式的和。 2、口算卡片 老师拿出12减几和13减几的口算卡片,请学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1、知道了用11减几的计算方法来计算12,13减几的减法。 2、发现了12,13减几中的一些规律,并能用这些规律帮助我们又对又快地口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