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在个位上加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口算: 6+10= 5+3= 9-2= 8+10= 9+10= 6+3= 10+3= 2+7= 8-6= 10+7= 10+5= 10+10= 二、探究新知 1.一共多少块积木: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淘气笑笑来搭积木。(板书课题) (2)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谁会说笑笑搭积木时,先怎么样,又怎么样?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谁能完整的把看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你会列算式吗?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板书:一共 13+2=?) 1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3)解决问题 13加2等于多少呢? 用手中的小棒或者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 你是怎样算的? 数小棒的方法:先拿出12根小棒,再拿出3根小棒,把2根小棒和3根小棒合起来成了5根小棒,再把10根小棒和5跟小棒合起来就成了15根小棒。 (说得真棒,谁再到前面来把这种方法说一遍?) 数积木的方法:在3块上面再放上2块是5块。 计数器拨的方法:在计数器上拨出13,在个位上增加2颗珠子,是15颗珠子。 (为是么不在十位上增加呢?因为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位上表示的是几十的。) 算式计算:因为3+2=5,所以13+2=15 往后数的方法:13向后数2,13,14,15。(结合虫子宝宝数格子的方法:加2就是向接着后数2格。) 列成2+13可以吗?怎么计算? (4)总结:个位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加。 2.试一试 14+5=□ 3+1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还剩多少块积木? (1)根据淘气摆积木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为什么用减法?说说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3)研究计算方法。 抽生说一说怎么算的。 结合虫子宝宝数格子,减2就是向前数2格。) (3)总结:个位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减。 4.试一试 17-6=□ 18-5=□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3题。 2. 练一练第4题。 3. 练一练第1题。 4. 练一练第5题。 你能得到哪些结果?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进行汇报。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