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2.结合实际测量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厘米尺、学生尺、1分硬币、身份证、2张长度不同的金箍棒纸条(5厘米7毫米、1分米)、米尺、高度约为1分米的纸杯。 学具准备: 厘米尺、学生尺、1分硬币、身份证、2张长度不同的金箍棒纸条(10厘米、5厘米7毫米、1分米)、高度约为10厘米的物体2个。 教学过程: 聊天:你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猴年) 说道猴年,你想到了哪个神话人物呢?(孙悟空) 孙悟空有个宝贝金箍棒。 一、情境导入 看,陈老师今天跟大圣借了这个宝贝,(看表演),这根金箍棒大约多长?(1米)板书(米) 米是我们的一个老朋友了,这是一把长度为1米的米尺,通常我们用它来测量长一点的物体长度, 当金箍棒缩小后,我们测量时就要用厘米来作为单位。 板书(厘米) 二、你说我讲 1.认识分米 (1)认识1分米 师:看,现在金箍棒变到小朋友的桌上了。根据你们的经验能测量出它有多长吗?快从红包里拿出1号金箍棒纸条和这把尺子(厘米尺)量量吧。 学生测量出这根金箍棒纸条的长度正好是10厘米。 课件出示图1,呈现出学生测量的结果。 师:这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厘米。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用dm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米,(板书)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分米,这1分米也就是多长?(10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一起来读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