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教学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认识,不禁又有了新的感悟,面对着刚刚回归课堂的娃娃,听课习惯又一次面临着挑战,需要又一次的强化训练,而这时候如果我完全采取放手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恐怕完成学习新知的任务都困难,更不用说其他了。 学具准备: 一把直尺、一枚1分钱的硬币、4张10厘米的小纸条、一条1米长的绳子。 专项训练: 一、回答问题。 问题1:要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什么单位? 问题2:我们呢已经了解了哪些长度单位? 问题3:关于米和厘米,你了解了他们的哪些知识? 二、引出新课。 1、课件演示 首先演示尺子上摆放金箍棒:这是孙悟空的金箍棒,观察金箍棒有多长?(1厘米)。 接着演示尺子上金箍棒在缩短:孙悟空的金箍棒变短了,现在金箍棒有多长?(不到1厘米) 2、引入:要准确的测量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只用米和厘米已经很不方便了,所以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板书:毫米),看到毫米,你想了解毫米的哪些知识?(用什么字母表示?1毫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出来?生活中的用处?和米、厘米的大小关系?) 评析: 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孙悟空的金箍棒入手,激起孩子们学习新知的欲望,并且通过让学生想象探究毫米的知识点,对开发 学生的思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探索新知: 一、认识毫米。 1、字母表示。谁知道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mm) 2、1毫米有多长呢? (1)让学生说一说。 (2)介绍: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接着课件演示不同位置的1毫米。 (3)让学生在尺子上指一指1毫米(不同位置的1毫米)。 (4)拿出1分硬币:量一量这枚1分硬币的厚度是多少?(1毫米) 拿出自己的1分硬币,感觉一下1毫米的尺度:你能借助这枚1分硬币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手势1毫米的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