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用直尺量长度的方法。 教具学具: 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引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桌子有多长吗?好,请大家动动脑筋自由选择喜欢的工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1、量一量,课桌有多长? 这三人为什么数的不同? 2、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小组活动。 3、揭示:统一量的标准。 二、尝试感悟,探索新知 1.认识刻度尺。 谈话:尺子你们有吗?拿出来一起看看。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读一读。 在学生回答尺子上有一条一条的线时,指出这些线在尺子上叫线,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引导学生看一看长刻度线之间每一大格的长度是不是一样。看看尺子上的数字,它们是怎样用来表示刻度的。最小的是几?刻度0,表示起点,接着是刻度几?顺次往下说一说。 2.认识厘米。 讲述:量比较短的物品,常用厘米作单位。 (1) 指一指。 1厘米有多长?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来吗?你能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吗? 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 小结:在米尺上每相邻两个较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 数一数。 让学生自己数,从刻度0到刻度3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7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 小结:从刻度0到刻度几,它们之间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 比一比。 谈话:拿起红色的小方块(边长1厘米), 猜一猜它们每条边有多长?下面请同学们跟我做: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方块,左手慢慢抽出小方块,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小缝大约就是1厘米。自己用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同桌互相检查。 (4) 找一找。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 3.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谈话:该怎样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机灵,请它为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 多媒体演示测量的方法。 (2)展示课本第51页的例题。 提问:铅笔刀长几厘米? 线段长几厘米? 讨论:用直尺量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3)发给学生几张纸条(长度都是整厘米数),让学生一起量纸条的长度,汇报答案。 (4)看想想做做第1题,说一说哪一种量法对,其他的量法错在哪里。 三、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1、量一量。完成51页第。 2、3题 2.看第52页第4题,跟老师一起量手掌的宽度,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3、游戏:比一比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 (52页第5题)交流自己是怎么估计出来的 。 四、总结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