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的内容练习十六的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4: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先尝试把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最简分数。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2.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 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 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 小结: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4.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十六的3、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用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必须要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设计:约分(四)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主要学习怎样进行约分,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找到约分的技巧,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总结出约分时的注意事项。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不足:首先在分层练习的时候题目较简单,没有体现由易到难,分层练习这个过程。其次本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更像一节纯粹的做练习课,缺乏必要的讲解和语言文字的修饰,更只是简单的习题罗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