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学习辅导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助考生一臂之力。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 2.1.1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2.1.2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⑴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⑵ 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的方法与有理数运算中括号类似。 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性质和运算律等。 去分母: ⑴具体做法: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⑵依据:等式性质2 ⑶注意事项:①分子打上括号 ②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3.1多姿多彩的图形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我们只管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得到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3.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3.1.2点、线、面、体 几何体也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3.2直线、射线、线段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直线桑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3角的度量 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3.4角的比较与运算 3.4.1角的比较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3.4.2余角和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的余角相等。 本章知识结构图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用划记法记录数据,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 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调查举例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 统计调查是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实际中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时,可用不同的方法获得数据。除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外,查阅文献资料和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 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据的分布规律。利用统计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规律。 4.3课题学习 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 调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五项步骤: 一、 设计调查问卷 ⑴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 ①确定调查目的; ②选择调查对象; ③设计调查问题 ⑵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 ①提问不能涉及提问者的个人观点; ②不要提问人们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③提供的选择答案要尽可能全面; ④问题应简明; ⑤问卷应简短。 二、实施调查 将调查问卷复制足够的份数,发给被调查对象。 实施调查时要注意: ⑴向被调查者讲明哪些人是被调查的对象,以及他为什么成为被调查者; ⑵告诉被调查者你收集数据的目的。 三、处理数据 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整理、描述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四、交流 根据调查结果,讨论你们小组有哪些发现和建议? 五、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学习辅导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