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8、7、6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材内容编排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经验,例4中没有再出现直观图和计算方法,只是由小精灵提出:你是怎么计算的?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完成十几减5、4、3、2的计算,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做一做”中的练习,以加法和减法上下对照的形式编排,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旨在引导学生用“想加算减法”进行计算。加法算式中的一个加数没有直接给出,增加抽象性,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想加算减法”的思维水平,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减法算式直接想到得数的要求。 “思考题”和“数学游戏”的设计,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组织学生练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感受差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对所学的减法算式进行简单地整理。教师需要恰当地把握教学要求,不应作过高的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已比较熟练,前面又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比较快捷,又能同时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一编排意图在“做一做”中有明显的体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的基础上,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是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重难点突破 1.在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算理的基础上,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 突破建议 (1)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由于学生已经有丰富的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经验,教师在出示例4后,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如计算12-5,想“5+7=12,所以12-5=7”,让学生在理清思路、熟悉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3)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学生交流算法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并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突破建议 (1)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练习,为正确、熟练应用“想加算减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另外,还可以进行“听算练习”,使学生不仅能视算,而且在听到两个数相减时也能很快地说出得数。 (3)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原因,教师要针对问题想办法,帮助他们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