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今天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分数与除法》听课反思,希望一线的老师能有所得到提高。 片段一: 师:一张饼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拿到的是多少? 生1:1/3。 师:怎么列式呢? 生1:1÷3=1/3(张)。 师:为什么呢? 生2: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3。 …… 【评析:这个环节是新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这是例1,教材中苏老师的设计的活动比较合理,基于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这个环节都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问题,课堂的操作也比较到位,特别是教师能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用分数的意义进行了描述。有一点值得我们反思,这个环节课堂教学中是师生的单一对话,不是全体学生都这样,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这样利用分数的意义去描述,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从今天的课堂后面的一个环节看,这个环节还是应该让学生全体都去说说,就更好了。】 片段二: 师:那么取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多少呢 生1:3÷4=3/4(张) 师:大家动手操作一下,看看究竟是多少? 【评析:这是一个学生说出来的,究竟是不是,让大家动手做一做,非常的好。】 生2:我是这样分的,把三张纸一张一张分,每张平均分成四份,取出其中的一份,这样的三份就是3/4张。 师:这位同学分得很好,但是这个3/4太突然了,怎么来的呢? 生2:把这几个拼起来,就是一张的 3/4。 【评析:这是学生说出来的一种情况,教师没有注重结果,而是让学生说出拼的过程,这个追问非常的好。让学生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起到很好的数学内化的作用。】 师:谁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 生3:我是重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一个小朋友的。 师:整体看做一份,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3:每份有3块,是3/4张。 【评析:这是另外一种情况,教师依旧是让学生说出拼的过程,这是个让学生把直接经验上升为抽象的数学经验,还促进了数学知识的内化。】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4:我是把三张平均分成4份,一共就有12份,一个人得到的就是 3/12。 师:这和刚才两位同学得到的3/4显然是不一样的,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生5:12份是3张的12份,每小份是1/4张,3/12份就是3/4张。 师:大家刚才汇报的都不错,我们来看看电脑上的情况…… 【评析: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没有说出这种结果的错误,而是让学生看看这两个结果不一样,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去辩论,让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去理解,起到了很好的生教生的作用。】 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苏老师让学生不仅仅注重结果,也注重得出结果思考和动手的过程,这点体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素养,对于一线的老师,非常值得学习。因为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一些学生不能很准确地用分数的意义这个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表述今天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我这节课思考的,如果我们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学生从动手到动脑,从动摇再到动口,是不是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已有经验的积淀,为内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做好足够的储备呢? 分数与除法听课反思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