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⑴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源于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并推动实践发展;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阶段对自然的认识是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呈现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④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人类发展的历程,就是探索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过程。
⑵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⑶①上马生态园建设,变枯枝烂叶为有价值的肥料。哲学依据: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尽量步行上学,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哲学依据: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解析】本题以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过程和生态文明建设 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决定认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要求运用“求索真理的过程”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相关哲学道理,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结合材料,考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实践活动推动了相关认识的发展;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呈现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人们在与自然相处的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等角度展开说明。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结合材料看,材料主要强调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充分动员人民群众的力量,故回答本题可从生态文明建设为什么要动员人民群众的力量角度谈谈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故生态文明建设要充分动员人民群众的力量。考生结合材料针对这几方面展开说明即可。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实践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变化。考生在回答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写出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建设美丽宝鸡的,并根据这些具体的做法回答相关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