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满1000天,已召开27次会议,审议了162份文件。“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深改组“高大上”的顶层设计,对接的是沉甸甸的民意。深化改革有利于

①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调整现有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

③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④充分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6年10月l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好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你知道下图这些形态各异的东西是什么吗?钻石?玛瑙?其实都不是,是一些不起眼的沙子。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如果在300倍显微镜下观察则异常美丽,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展现出神奇而充满魅力的另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

①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问都存在联系

③人们能够透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把握

④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有人以韩非子的话“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来形容党员干部腐败对党和国家的危害。这说明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A new word”(“一个新世界”)是里约奥运会的宣传口号,本届奥运会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感觉累的时候,也许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坚持走下去,你就会发现达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下列理解最符合材料的是

A. 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B. 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过犹不及,要善于把握火候和分寸

D. 事物始终处于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近期,上海昆剧团将《牡丹亭》带到比利时,在西方舞台上立体地呈现了汤显祖艺术的丰富性。正如莎士比亚可以在中国找到知音,汤显祖在西方一样能超越语言障碍而获得共鸣。因为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促使各国文化走向统一

③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文化交流需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③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的体现

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6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以深度挖掘和弘扬河洛文化,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吸引了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繁荣丁洛阳文化旅游产业,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再创佳绩,有力地带动了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诗人周国平写自己:不擅长交际,正好把时间节省下来多读点书;太敏感,就捕捉住心里的各种细微的情绪,把它们记录下来,于是有了诗的创作;从小为必有一死而痛苦,就直面它,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不知不觉走上了哲学的道路。周国平的这些思想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B.要在矛盾的统一中把握对立

C.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要创造条件实现矛盾向有利方面转化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5年9月7日,由文化部和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秉承中华文化“和平、和谐、合作”的价值理念,聚焦丝路核心、中华文化、国际原则三大主题,以加强人文交往、促进民心相通为主旨,坚持文化先行,弘扬丝路精神,促进人文交流。这一活动

①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展现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

②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展示了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崇尚交流著称于世

④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发生5.0级地震

B. 商务部网站发布食用农产品价格走势

C.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 黄冈市委组织“三严三实”专题交流会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近两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把艺术的触角伸向广阔的时代,让人民群众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弘扬行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推出越来越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受到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这反映出(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主体差异性

②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

④价值取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G20杭州峰会LOGO由20根线条构筑桥梁,寓意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合作之桥、共贏之桥。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这说明

①意识处在主观和客观交互点上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duang”、“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等网络热词流行,这些热词多为社会热点新闻、新知识、新观点的浓缩或概括。这表明

A.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C. 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国侠客在中美两国电影中的形象如下图。形象设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 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C. 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和创造性

D. 艺术创作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制约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中宣部发文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汲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要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的依据。

 

【答案】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此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②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因此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为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教育作为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重点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创新的意义,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辨别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将设问、材料紧密结合,进行综合概括。从设问看,答题范围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相关知识,答题方向是依据,即原因和意义,分析对象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汲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创新的意义,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对接分析即可。

[/jzsjiale_fold]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地名,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

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地名文化保护不够,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空间地理和历史脉络,由于地名的消失而中断。一些地方在地名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比如“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扎堆出现,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很大损害。《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其中包括居民区、楼群、建筑物等。

在河南郑州,有一条古老的“祭城路”。而祭城有3500多年的历史。去年5月底,郑州市政府发文将“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祭城社区的一些老居民们经过多方申诉无果后,一纸诉状将郑州市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决定、改回原路名。对于路名的变更,之前郑州市民政局曾回应表示,因为“祭”字辨识率低,改名是为了方便外来客商。眼下祭城路改名的纠纷仍在等待法庭择期宣判。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河南郑州市民和政府针对祭城路改名出现纠纷的看法。

 

【答案】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人们站的角度不同,往往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市民是站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才反对政府修改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路名;政府是站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角度,才做出修改路名的决定的;

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该坚持真理,遵循客观规律,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政府修改路名,应该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服务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真正维护当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地名修改问题上,政府要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群众观点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你对河南郑州市民和政府针对祭城路改名出现纠纷的看法。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即第四单元的知识,因此考生结合材料,可以从群众观点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然后可以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jzsjiale_fold]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尽是自行车”。近期,网约单车在大城市纷纷亮相,这种用手机实现预约、租用、付费的网约单车,有利于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实现低碳环保很快成为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新宠,也成为资金和巨头争相投入的新赛道。然而,网约单车也遭遇不少尴尬:被盗、被破坏等现象时有发生,停车区域少,车道被占用各种违章也威胁骑车人的安全,甚至有网友直言“再坚固的车也抵挡不住一颗没有公德的心”。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答案】①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网约单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积极一面,又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一面。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们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但着重要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网约单车的出现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我们要支持其健康发展。

【解析】此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此题要求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题;设问要求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属于分析类的的主观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①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网约单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积极一面,又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一面。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们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但着重要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网约单车的出现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我们要支持其健康发展。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jzsjiale_fol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