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制定规划表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反映了人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历史的发展着的。(2分,回答出一方面即可)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改委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规划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规划的制定过程表明人们对一个对象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解析】本题以“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考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涵的哲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中“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的每一步都要详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每一个“五年计划”的出台反映了人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故可以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材料中,发改委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故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规划的制定过程表明人们对一个对象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故可以从认识的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