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乡人民收入都有较大增长;城乡人民收入幅度明显小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农村居民收入总量与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发展较不平衡。 ②城乡人民收入增长明显小于财政收入增长,说明广大人民没有充分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十二五”规划坚持民生优先原则,确保国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使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极大改善。
(2)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看问题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全面看问题。“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发展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体现了全面看问题。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应对经济下行,最重要的是要有新的科技突破”体现了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解析】本题以“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背景从经济生活和哲学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1)问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首先从纵向看在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乡人民收入都有较大增长;从横向看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城乡人民收入幅度明显小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农村居民收入总量与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发展较不平衡、城乡人民收入增长明显小于财政收入增长,说明广大人民没有充分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材料二反映的年经济现象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不难看到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正是由于材料一的广大人民没有充分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所以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坚持民生优先原则,确保国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使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极大改善。
第(2)问材料三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的?本题属于体现题型,考生首先要熟悉把握并理解矛盾的观点,然后一一分析材料,与相应的矛盾观点对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看问题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发展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体现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全面看问题;应对经济下行,最重要的是要有新的科技突破体现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点睛】哲学体现(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一、考法揭秘
哲学体现(说明)类主观题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尤其是以国家的某些方针、政策、解决某些问题的措施为背景,要求指出其依据或体现的道理。该类型的题目主要立足于对“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考查。
此类试题的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要求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某一知识点的”“材料体现了某知识范围内的哪些道理”,或者要求“运用某知识点(或知识范围)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实现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结合,既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分为以下两种典型类型:(1)演绎类。已确定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2)归纳类。未确定知识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1.演绎类型
题型特点:往往设问明确限定一个主干知识点,要求说明这一主干知识点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即运用一般原理来分析特殊现象,主要考查发散思维能力,设问中常用的关键信息有“如何体现”“怎样体现”等。
[方法技巧] 首先,要把设问限定的知识分解为几个要点;其次,针对每个要点在材料中依次筛选与之对应的关键信息,无关键信息与之对应的知识点应该舍去;最后,将材料和观点分别相组合组织答案。
2.归纳类型
题型特点:要求从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表述、数据及图示等信息中归纳出一般原理,主要考查聚合思维能力,设问中常用的关键信息有“蕴含了”“体现了”“包含”等。
[方法技巧] 此类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比较笼统,所以不宜先分解知识,应先分解材料,即采取材料映射知识的策略。具体来讲,就是在确定大的知识范围的前提下,首先划分材料层次(特别关注关键信息)提炼每一层材料的主旨意思;其次,根据每层意思,筛选限定范围的知识要点;最后,将材料和观点分别依次组合答案。
三、答题建模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指向。审读设问,明确考查的是哪一个知识点或哪一个知识范围,并在头脑中对此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的子知识点过电影似地快速回顾。
第二步:带着设问,审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体现类试题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分析材料体现或者说明了什么,因此,材料是解答体现类试题的关键。一定要带着问题分析材料,将知识指向和材料进行对接。一定要读两遍材料,第一遍快速浏览,了解大概;第二遍精读细读,将材料中与本题所考查知识或知识范围有关的语句画出来,简明扼要地标明此处体现了哪一个观点,为组织答案做好准备。
第三步:作答。把知识点和材料联系起来,形成答案要点。组织答案时可以采取“子知识点+材料某处体现了这一子知识点”的格式,也可以采用“材料某处体现了某一子知识点”的格式。
【题型】非选择题
【结束】
42
【题目】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了多渠道就业,一部分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竞聘“村官”。某高校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了研究型学习活动。
同学们上网收集到一位法律专业大学生“村官”的日记摘抄:我想人是要有点理想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才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在农村,要尊重农民、心系群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使更多人学法、用法,我在村里办起法律夜校、法律咨询室……从中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3年过去了,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大学生应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聪明才智?
层次高,适宜当“村官”。有人认为,大学生专业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当“村官”会浪费大学四年的学习和投资,不适宜当“村官”。
(2)结合自己人生规划,探讨大学生是否适宜当“村官”,并说明哲学理由。
(3)假如你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就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