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按照扶贫总体规划和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更好的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有利于扶贫目标如期实现。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利于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对症施策,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正确决策,对打赢扶贫攻坚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④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振奋人的精神,动员全国和全社会的力量,有利于推动扶贫工作。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看到我国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答:矛盾即对立又统一,用全面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扶贫的现实状况,对症施策。
③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对症施策。
④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方面要重视量的积累,动员全国和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⑤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进行总体谋划和总体设计。
(3)①实践是认识额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根据不同的社会实际对互联网的发展提出不同的政策。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的互联网政策符合变化的客观实际。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我国出台的互联网政策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解析】本题共有三问,前两问以精准扶贫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意识的能动作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难度较大,第三问难度一般。
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说明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属于原因类题,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用唯物辩证法的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属于措施类题。材料中“但也清醒的看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还不尽人意”表明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表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表明要树立创新意识;“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做到对症施策”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表明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方面要重视量的积累,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第三问以互联网为考查背景,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我国互联网相关政策的出台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属于体现类的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认识论的知识主要包括实践及其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及其特征、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的知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