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继续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我党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是基于它

①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②能够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③是建立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④是推动历史嘎站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表明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正确反映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③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

④作为物质力量的哲学社会科学能指导社会的变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39年前,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场讨论把中国推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一个哲学命题使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这体现了

A.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B.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 哲学总是对社会变革起促进作用    D. 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题目】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后整理的知识体系。下列说法所蕴含的哲学观点与这个体系相对应的正确顺序是

①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④—③—②—①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这一说法主要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客观存在依赖于主观思维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人的认识活动收主观因素限制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一生病就输液,一输液就用抗生素。这种做法不懂得

A. 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C. 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

D. 要树立创新意识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2017年1月3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标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体现了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C.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研究人员利用黑猩猩,倭黑猩猩和猩猩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猿类可能也能揣测“他人”的心思,甚至知道“他人”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猿类“读心术”意味着猿类与人类的相似之处可能超出了我们此前的认知。这项研究佐证了

①动物心理自发形成意识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③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人类无法正确反映复杂的认识客体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抢红包。”从“小众试水”到“全民狂欢”,2015年春节期间网络红包人气一路飙涨。有人说,网络红包的走俏,为传统年俗注入新活力,满足了人们联络情感和商家营销的多重需求。也有人说,红包毁了这个春节,这个年过得不太好。对网络红包的不同看法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引用了荀子“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一语,提出了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期待各国各方携手前行,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从哲学上看,“善学者尽其道,善行者究其难”正确揭示了

A.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B.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C. 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D.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发展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必然选择,2017年2月工信部印发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特别提出加速推进大数据产业应用能力。大数据注重信息的互通互联,其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这告诉我们

①要善于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②普遍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③要研究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  

④创造条件可以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官员都是腐败的,城管都是暴力的,路人都是冷漠的,老人都是讹人的……”这种标签化思维的错误在于

①在绝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②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以客观事实代替主观想象      

④没有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到2017年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都将完成。这些改革

①作为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科学理顺各种权益的关系,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③是上层建筑的改革,目的是适应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

④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他的事迹启迪我们

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④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就举世瞩目,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也清醒的看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还不尽人意,如:贫困居民数不清,常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人情扶贫现象严重;长期粗放式扶贫留下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致个别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困”。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扶贫脱贫的现实状况,提出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的宏伟目标。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实施扶贫对象、项目安排、措施到户,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做到对症施策,要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1)结合材料二,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材料三  2017年1月25日第四届国际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当下,“互联网+”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强大正能量。然而,与互联网发展配套的规划却不完善,尤其是处于顶层设计的法律体系。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的立法,为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规划了蓝图。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发布,意味着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有了法律制度的保障。2016年10月16日,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提出,通过互联哇新技术改变传统法律服务模式,将互联网与法律服务进行深度融合。“互联网+”法律促进了互联网行业与法律界的融合交流,重塑了传统法律服务的思维方式和代理方式。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互联网相关政策的出台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树立生态价值理念,自觉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要责任,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美丽城市建设,加强青海湖地区的生态保护,加强沙漠化防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少走弯路,人类对法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二  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

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构建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在起草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民事活动提供了基本遵循。

2017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正式施行。它将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注入了强大动力,开启我国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的新时代。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民法总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材料三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以黄河流域中原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老百姓结合当时的气候及农业种植条件,对存在的局限和偏差,与时俱进地将二十四节气本地化、现代化,不断赋予节气新的内涵,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了与节气相关的农谚。

“二十四节气”是独特的、完整的,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已经浸润到我们的血脉甚至基因中。尽管随着气候变暖的趋势,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它对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指示功能在弱化,但对我们的生活、文化等仍有实用价值。保护和弘扬“二十四节气”这个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

(3)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保护和弘扬“二十四节气”这个传统文化?

(4)就如何保护和弘扬“二十四节气”这个传统文化,从唯物论和认识论角度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