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民法总则从改革开放变化的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民法总则编纂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发挥了民法总则促进社会发展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民法总则编纂是在实践的进程中为解决面对的新课题而产生的,并为实践服务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民法总则的编纂过程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民法总则的编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事法律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③我国民法总则的编纂,融入了我国传统的核心道德理念,延续了我国立法的历史传统,在继承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完成了民法总则的编纂
④民法总则的编纂,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抓住时代特征,实现了我国民事立法的与时俱进
(3)①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民法总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实践基础上做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②民法总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上层建筑符合经济基础的发展,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坚持立法与时俱进,使民事法典成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把握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④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解析】
本题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论、认识论、辩证否定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民法总则编纂的理论依据。解答时首先明确本题的考查范围是唯物论和认识论。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等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调动运用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条件性等知识分析;“我国的民法典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是因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2)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民法总则编纂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辩证的否定观,主要包括: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设问指向民法总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次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之上;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