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由中国组委会承办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8月13 日至8月20日在北京举行。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本届大会将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对哲学在当今世界中的任务和作用进行批判性反思。下列对于哲学的作用认识正确是

A.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B. 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 告诉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巧妙方法

D. 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家应与其他文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一起,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等领域,在多元文化和各类传统之间,进行相辅相成的合作与互动。由此可见

①真正的哲学是对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理论源泉

③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发展进步

④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正确的是

①其直接理论来源于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总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

③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品,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列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能增强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③正确反映时代的要求,能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④能决定新时代使命及任务的实现和完成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题目】2018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73周年的日子。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讳莫如深,企图通过美化侵略历史,“维护”国家荣誉和“捍卫”民族尊严,使日本国民在历史的“自豪感”中支持政府的军事野心。下面哲学观点,比较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言论的是

A. 理在气先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吾心即是宇宙

D. 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8年2 月2 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电硅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完成下面小题。

【1】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该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

A.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B.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 认为自然之根乃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D. 正确地阐释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下列观点与张衡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

A. 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 自然界由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C.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张衡一号”将收集全球7级以上、中国6级以上地震产生的电磁信息,进而为地震机理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为“地震预测”这道世界性难题的解答提供一种新的尝试思路,突破以往受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实时观测。由此可见

①人们可以改变规律的状态,克服不利的规律

②尊重客观规律能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华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上述观点

A. 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特性

B. 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属于否认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

D. 承认运动,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新常态背景下,对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来说,二者之间并没有天然鸿沟。山东正值新旧动能转换之际,传统产业也可以通过新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用新模式、新业态让“老树发新芽”。这明

①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相对于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运动

④新旧动能转换是动静结合的过程体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准策驱四运?万物兴取皆自然。”通过李白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

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滑雪对于爱好者来说是一件既惊喜又刺激的事,而如果滑雪板不适合,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Roam Robotics推出滑雪外骨格机器人Roma.可大大减轻膝盖负担。从哲学角度看,对此认识确的是

①Rom是具有一定自主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②Rom是对人类身体某些功能的模拟

③Rom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Roma有时也可以成为新的实践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题文)2017年5月27日,中国棋手柯洁与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展开三番棋比赛的终局对决。应柯洁赛前要求,他在此局执白棋。在历经约3个半小时的对弈后,柯洁投子认输,执黑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中盘获胜。至此,柯洁在与“阿尔法围棋”的三番棋较量中完败。这表明

A. 人工智能优越于人脑,支配着人脑

B.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 人工智能在某些功能上可以代替人脑

D. 人工智能的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纪录片《我的诗篇》用影像记录工人们的艰难生活与诗歌梦想之间的矛盾、冲突,从一个侧面既反映了新世纪以来工人阶层的百态生活,又反映了古老中国的诗歌传统在小人物身上的精神投影。对于《我的诗篇》的创作过程,下列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作者真正把握了工人阶层百态生活的本质

B. 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作者创作《我的诗篇》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C. 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我的诗篇》真实折射了工人阶层的生活

D.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我的诗篇》源于作者对工人阶层生活的内心感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朱评漫学斩龙于支离益,单(通“弹”)千金之家(家产),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技巧)。(《庄子。列御寇)》)。该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浦公英素、胆城、有机酸、菊鹏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性味甘,微苦,寒。对于蒲公英的食用,它可以作汤,也可以作为火锅辅材,当然,如果炒来吃,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这说明

①人们能够利用蒲公英的客观属性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

②蒲公英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特征,呈现出不同效用

③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蒲公英的特性使其具有不同功能

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新的联系使蒲公英得到合理利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迷彩服是由绿、黄、茶,黑等颜色维成不规则保护色图案用于伪装的服装。迷彩服要求它的反射光波与周围景物反射的光波大致相同,不仅能迷惑敌人的目力侦察,还能对付红外侦察,使敌人现代化夜视仪器难以捕捉目标。由此可见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

③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④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英雄者,国之干.”尊尚英雄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一股对英烈“污名化”的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错误意识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③物质和意识有时既相互依赖又互为前提 

④抹黑英烈者未从客观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6年10月17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在一场题为“礼乐双修与走出半人时代”的讲座中指出,现代人的很多习惯是有失礼仪的。别以为向他人介绍妻子为“夫人”“爱人”就是文雅的表现,其实称“夫人”有自大的嫌疑,“爱人”是情人的意思。“老公”一词,在古代是太监的意思,称呼丈夫应称为“外子”。对此,一些专家指出,同一对象称呼很多,而且不同的称呼也应因时而变,其内涵也有所不同,不应固守传统不变。这体现了(  )

A. 人们对同一个事物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

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为了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国务院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及制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涉及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这主要体现了

A. 实践的能动性

B. 意识的现实性

C. 世界的物质性

D. 规律的客观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以李大钊的这句名言,确立了共产党人苦干实干的主旋律、主基训。党的十九大描绘出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要把监图变成现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以下说法与材料体现的暂理相近的是

①“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一一马克思

②“经常地、自觉保持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一列宁

③“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一毛泽东

④“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一习近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目前,我国科学家已发现214种与动物相关病毒,刷新了科学界对“RNA 鸡毒图”的认识,完成下面小题。

【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病毒的历史非常古老,甚至参与了生命起源和地球重大进化转变的进视,在很多科学家的眼中,病毒也是地球上最丰富但最不被理解的生物实体之一,由于难以发现而被称为生命科学中的“暗物质”。在这里。“暗物质”是

A. 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的存在方式

C. 物质的共同本质

D. 物质的具体形态

【2】发现病毒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涉及复杂的病毒分离和培养过程,这使得确定个新病毒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有的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研究团队利用一种全新技术建立了能筛查各类病毒的病原体筛查体系。帮助他们寻找已知与未知的病毒。这表明

①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个过程 

②认识是在推翻已有真理的基础上发展的

③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 

④真理性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谬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蓝月亮”井不是说月亮变成蓝色的,而是指个月中同时出现两次满月的情况。月球表面的真正色彩其实是灰白色的,当人们看到月亮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时,那是受地球大气中物质的影响。人类对“蓝月亮”的认识

①是人们对月球运行及其规律的终极反映 

②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是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循环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B. “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 “雾“意象的变化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D. “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丹麦的萨姆索岛是气候保护专家的圣地,通过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秸秆燃料与从牛奶提取热量的热交换器的运用,这里的居民所产生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要多。萨姆索岛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使得萨姆索岛成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中的一个宣传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萨姆索岛居民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随着“雾霾”等恶劣天气与社会大众的接触越来越“亲密”和频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问题。某校高二(2)班同学商定以“环境污染引关注,低碳生活成时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解读生活)

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政府负责、企业守法、公众积极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

(1)请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崇尚绿色消费理念?

(勇于实践)

同学们普遍认为,针对严峻的环保形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节能环保,低碳生活。

(2)在节能环保的今天,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写出两点,并分别说明其哲学依据。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在药物治疗疟疾的杰出贡献。1967年5月23日,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正式启动。屠呦呦课题组搜集整理了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经过反复筛选、试验,经过190多次失败后,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终将目光锁定青蒿(一种菊科草本植物),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2004年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青蒿素这一研究成果的发现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特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