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促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2)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同时应赋予其时代内涵,使其顺应时代的变迁。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维系民族生存发展中的精神纽带作用,增强人们的价值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③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解析】
本题以2017年开学第一课为话题,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难度较大。
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阐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理由。首先分析设问,知识限定为“文化与社会”,包括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等。然后结合材料:通过五节课“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继续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作用,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所以不必回答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注意落脚点是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材料时,需要把“文化”换成“优秀传统文化”,以回扣设问。
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设问对知识限定为“传统文化的特点”,即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指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根据传统文化的特点来具体展开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