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针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时调整思路,开办文化类节目,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考虑各类观众对古典诗词的接受能力,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节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2)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反映了过去的社会生活,具有相对稳定性。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大众传媒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和为人民大众所接受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当代人的精神需求。该观点具有合理性。中华传统文化既蕴含精华也存在糟粕,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传播方式不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唯一途径,除此之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等都要进行创新。该观点存在不严谨性。
【解析】
本题以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再次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感召力,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从哲学生活的角度分析《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在于坚持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该题目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该节目针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时调整思路,故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考虑各类观众对古典诗词的接受能力,故可以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节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故可以从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和不严谨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认真审题,分别从两个角度加以阐述说明。合理性方面,着重可以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大众传媒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和为人民大众所接受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当代人的精神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不严谨性方面,则需要说明两个方面,第一,中华传统文化既蕴含精华也存在糟粕,因此,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第二,要说明创新传播方式不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唯一途径,还需要创新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