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作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习总书记心中牵挂“人民”,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习总书记心中牵挂“人民”,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习总书记心中牵挂“人民”,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践行,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2)答案示例:课堂上,要敢于想象,提出质疑;对一些学过的东西,要动手做做;敢于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培养创新品质。
【解析】
本题以《平“语”近人》节目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以及培养创新精神的途径等知识,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新的能力,涉及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1)本题是一道原因依据类主观题,材料中心词为“人民”,与之对应的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有“社会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依据”“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此处未涉及人生价值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折射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路线,故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需要回答;“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人民’这两个字的分量”则体现了人民立场,需要回答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依据的知识。
(2)本题是一道措施建议类主观题,注意设问的约束性条件,一是指向是“培养创新精神”,二是主体是“青年学生”,三是时代背景是“新时代”,四是数量是“两条”,同时具备这些要求才能得分;最好要结合习近平对古代仁政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事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