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设立农民丰收节有利于:①感受中国农民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秋分是中国农民首创24节气文化之一,到国家设立丰收节,彰显中国悠久的农业文化。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从设立节日到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庆祝的活动,使优秀的中华农耕文明和中国农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我国农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③开展农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国家每年开展丰收节庆祝活动,是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④促进解决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向往,国家设立节日,是强化三农工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国农民首创秋分节气文化,到国家设立丰收节,是适应自然,尊重农民,尊重劳动。
(2)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①中共十九大立足国情作出部署,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把“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分“三步走”来实现,体现矛盾特殊性,时时矛盾不同。③确立改革总方针为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分清主流与主流关系。④围绕改革总方针的一系列具体做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等,体现把握主要矛盾。⑤作为顶层设计的文件,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体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①了解国家有关惠农政策,及时向父老乡亲宣讲。②调查了解家乡实情,提出具有参考性建议。③利用现代传媒扩大本地影响力,吸引各方英才参与家乡建设。
【解析】
本题属于学科综合类试题。以中国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设立农民丰收节的意义。知识限定不明确,需要考生结合材料和试题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角度。结合材料信息针对从2018年起我国将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联想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针对“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可以联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知识点来分析;针对“设立这一节日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起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可以联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针对春分文化到农民节的确立,可联系文化的传承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点来分析。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限定比较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考生可先回顾矛盾的知识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生进一步研读材料缩小答题所需的只是范围,结合材料分析,应该知道回答此题的主要知识角度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再结合材料对应上述知识点进行分析作答即可,如“立足国情”对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步走”对应矛盾特殊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对应主要矛盾,城乡融合发展,对应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顶层设计的文件,为推进拓展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注入强大动力,对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材料与知识点对应好,即使书写作答,作答时注意条理化、层次化即可。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以乡村振兴、人人有责为主题,为建设美好家乡提出三条建议。该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考生只要回答的言之有理即可。考生所提建议应该突出“乡村振兴、人人有责”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