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积极影响:①国家的宏观调控,利用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②减少了贸易壁垒,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为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创造了更好的环境。③加强了国际金融领域的沟通和管理,促进了国际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推进货币合作,反洗钱、反恐融资方面有所作为。④推动了企业“走出去”,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建议:①创立自主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②利用国家提供的良好平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搭上国家政策的“顺风车”。(其余建议,如企业加快自身产品的多元化建设;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厦门峰会上,中国既展示了大国风范,打开开放之门欢迎各国的到来,又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在继承“金砖十年”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了“金砖+”理念。②中华文化有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国坚持开放、包容,打造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又与联合国理念对接,表明中国能与其他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③中华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中国在金砖国家的合作中,坚持一律平等、百花齐放,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解析】本题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科学的宏观调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华文化的特点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厦门峰会取得的成果对我国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就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提出两条建议。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第二小问指向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是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可以从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角度思考分析。
(2)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点”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我国是如何在此次峰会上展现“开放包容”理念的,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得益于特有的包容性;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体现的,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