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北京师大附中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世界上有棕色熊猫吗?有人说,没有,因为其至今只看到过黑白熊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下列说法与这种判断方式一致的是(  )

①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②事物是理念的影子③世界是不可认识的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西方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这告诉我们:

①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是科学研究之母

②哲学和科学产生于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存在和发展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下列观点中与张衡观点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③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

④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事实说明()

A.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 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正如下图,很多时候“yes”和“no”只差一个角度。这启示我们(  )

A. 价值判断,是导致认识对象变化的原因

B. 人具有能动性,思维灵活可能改变心境

C. 个体受制于客观环境,应增强其适应性

D. 真理与谬误界限分明,认识具有无限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古时有“杞人忧天”,那时天没有遭到破坏。杞人所忧之天要塌下来,无非是没有根据的臆想。今世人的忧天,是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生存环境的恶劣,全世界每年有56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烟尘,留在大气中。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地球上每天大约有400万人患有各种环境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

A.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2】今世人的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这是因为(  )

A.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之中

B. 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C. 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着的

D. 以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切身利益。面对气候变化的严

峻挑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与行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材料体现了(  )

A. 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B. 人们总是有效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C.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D. 事物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主题系列活动上,盲人编织师用棕榈草扎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令彭丽嫒同参加APEC会议的部分领导人夫人爱不释手。编织师的作品表明: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④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

A. 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B. 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

C. 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D. 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科学”流言,就在你身边。比如,自制水果酵素排毒减肥、淡盐水浸泡果蔬可去除农药残留、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车里晒过的矿泉水有害不能喝,等等。科学家用科学事实已经颠覆了网上这些看似真实的无稽之谈。这佐证了(  )

A. 流言是现象,真理是本质

B. 真实的东西往往不是真理

C. 谬误的叠加就转化为真理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表达一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 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 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 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 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画过一幅《卖羊》的漫画: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悠闲地走着。一位农民看了这幅画却连连摇头发笑。丰子恺觉得纳闷,上前请教。农民说:“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根绳子把头羊牵好就行了。”这个故事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②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实践价值

③来自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才是正确认识

④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于10月18日上午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我们认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现如今,我国科技生产力技术进步,装备生产日益完善,生产力初步成体系,生产力落后已经不符合现实了。这是自1981年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的概念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36年来首变,这深刻揭示了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点、新内涵、新变化,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当前上班族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失眠、易怒、暴饮暴食、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非常普遍。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会对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日前,国家卫计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即建议市民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每天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样化。“5125”的谐音“我要爱我”,方便记忆。这一理念强调公众应当关注“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从而营造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请你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分析“5125”健康生活理念的合理性。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是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根据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二十四节气认知体系的形成。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将“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此,有人认为,不再强调“985工程”“211工程”对部分学校是打击,会伤了元气。确实,多年来,通过实施这些重点建设,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重点建设确实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习近平指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有人说,不再强调“985工程”“211工程”对部分学校是打击,会伤了元气。请运用“追求与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针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