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我国有计划的将大量航天器送入太空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但速度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不同阶段,其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将我国探索太空的认识推向新的高度。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把在科学实验中获得的理论认识落实到建设航天强国的实践中,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问题,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相关原理方法论掌握情况,培育学生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核心素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设问知识限定比较明确,材料呈现信息不足,难度较大。
第一问要求学生从实践特点的角度,谈谈对我国有计划地将大量航天器送人太空的认识。首先分析设问: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所以这一问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学生只需要将这三个特点与材料对接即可。然后分析材料:将大量航天器送入太空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航天器的任务不同,目的不同,体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航天工程按计划推进,不同阶段,其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最后整合成完整答案即可。
第二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探究应如何将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属于措施类问题,侧重方法论知识。首先分析设问:认识论知识。认识论包含了哲学第六课全部知识,所以属于中观切口类型,只需用主干知识分析即可;设问分析怎样建设航天强国:第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航天认识和理论的深化,包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推动航天理论发展;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用科学理论指导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这些知识要与材料完美结合,语言组织要回扣设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原理内容 |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
方法论 |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