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事实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离开了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解决的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区分

①哲学上的两大阵营        ②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③唯物论和辩证法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费尔巴哈说:“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这段话体现了

A.思维决定存在

B.自然是可知的,人有能力认识它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人们是无法回避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科研人员经过5年攻关,研发出高效的化合物诱导多能干细胞新方法,开发了一套“魔法药水”,用它依次为细胞“洗澡”,实现多种体细胞类型的“返老还童”,这项成果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①“魔法药水”是实现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根本途径

②对干细胞的认识是实现细胞“返老还童”的根源

③人类的思维和客观世界之间具有同一性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创新已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被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成果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的精华

C.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推动社会变革和推动新时代前进的根本动力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一论断的方法论要求是

①要在把握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开发自然

②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屈从于自然条件的制约

③要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并加以利用,造福自身

④把人与自然关系的真理性认识作为改造自然的出发点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题文)在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有评委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多样性

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④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对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①伟大人物的意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③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5)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D.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

C.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D.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从“透明到25英尺深的地方可轻易看到底部”,到后来绿色透明的湖水不复存在,美国作家梭罗没有想到,他的著名作品《瓦尔登湖》既捧红了瓦尔登湖,也毁了瓦尔登湖,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使湖区原有的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由此可见

A. 微小的量变必然促成事物的质变

B. 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C. 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D.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A. 不断解放思想    B. 树立全局观念

C. 重视部分的作用    D. 发挥主观能动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经济合作新平台。平台的建立将使区内三地优势互补,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实现协同发展。由此可见

①为促进事物的发展,要着眼整体、优化组合

②为促进整体的发展,要排除各种因素的影响

③为推动事物的发展,要重视整体的带动作用

④为推动整体的发展,要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地处煤炭矿区,过去靠挖煤为生,但“富了口袋,空了脑袋”,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地成为短板。当地干部群众认准“文化兴村”这条路.以文化引领精神文明,一走就是整整30年。该村的做法

①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推确的把握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方向

②把握了主要矛盾,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中心工作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用精神文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④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不懈地抓好该村农民的精神面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十余年来,我国快递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快递包装盒堆积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对环境保护造成了严峻挑战。对此,不少快递企业和电商平台纷纷试水绿色物流,推出共享快递盒,得到众多网友点赞,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却并不顺畅。由此可见

①创新性思维决定共享快递盒的产生和发展

②快递包装盒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共享快递盒符合可持发展的理念,其前途是光明的

④共享快递盒是一个新事物,其发展完善需要一个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风筝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③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题文)在保留周围平房原建筑面貌的基础上,内嵌现代木质结构,将古色古香和现代气息相结合……在旧城改造中,某地通过构建“房中房”和公共空间,在老旧四合院中为居民提供符合现代生活标准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实现了对老建筑的保护。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要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④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各方好评不断。其中有几期内容尤为令人动容:麦家几次哽咽朗读完写给处在叛逆期的儿子的信;柳传志深情朗读在儿子结婚仪式上的致辞;郑洪升郑渊洁父子携手朗读《父与子》。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

①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父爱如山,爱是翻越任何家庭情感关隘的通行证

②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其中透着天下父亲的无私爱心

③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每个慈父必须面对儿子的叛逆

④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强调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的哲学依据是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劳动观是人生走向光明的向导

③劳动是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准

④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减建设需要全民参与,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宣传家教育,大力倡导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社会氛围。这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价值观能够直接将理念转化为全民自觉的行动

④生态文明宜传教育是推动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材料  2019年9月23日是秋分日,迎来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好日子,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最生动的体现。 “粒粒皆辛苦”是千百年来农事沧桑对中国人的教育。作为农民的节日,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定要体现农民的愿望,尊重农村的实际,要抛去浮华的外衣,回归农之本色,更要避免形式主义、警惕铺张浪费,用最接地气、农民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庆祝丰收,绝不能把节日办成花架子,增加基层和农民的负担。“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全国的节日,也要有地方的色彩,各地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弘扬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天南地北、百花绽放。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2)某村委会就如何参加全县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向全体村民征求意见,请你以该村村民的身份就如何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提出两条建议。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沙漠水稻也开始推广种植。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江豚是一种小型鲸类,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江湖淤积等,江豚的繁殖与生长倍受威胁。正在以每年6. 4%的速度递减,为避免白鳍豚灭绝的悲剧在江豚身上重演,央视公益广告发出呼唤:保护江豚,刻不容缓。大家被广告展现的江豚现状所打动,纷纷发表评论表示惋惜痛心,“看着江豚天生一副可爱笑容,你们忍得下心去伤害它们吗?”广告更唤起了大家保护环境的强烈意愿,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界生命, 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谈谈你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界生命,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认识。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材料:2019年3月21日,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意大利语版)在意大利最具影响的电视频道、客户端和网站分别播出上线,让意大利民众有机会更好地了解习近平的执政理念,习近平引用关于“亲民”、“天下为公”和“明德”等主题的经典名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需求。获得当地受众广泛好评。

这部系列视频作品推出五个月来,已被译成英、西、日、韩等多个语种,覆盖海外受众过亿。《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共12集,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其中,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即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书记用‘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提醒党员干部时刻想着人民;节目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则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个角度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平‘语’近人”里,感受到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的魅力、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什么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