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也体现正确的意识的推动作用。②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垃圾围城”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先在46个重点城市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体现了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有机统一。④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我们必须树立环保意识,把垃圾分类工作化为自己日常的自觉行动。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①通过调查发现市民的一些情况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环境整治活动的开展,让市民对垃圾分类认识有所提升体现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市民的一些错误认识是通过实践得以检验。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提升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应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的。
(3)①从当前垃圾分类工作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既要反对急于求成,又要反对安于现状。
(4)①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综合认识生活垃圾的特征,在分类基础上综合处理。②注重整体性,以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为总目标。③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动员社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公民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治理体系。④注意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以“简单、管用、可操作”为原则,有序的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5)答案示例:①垃圾分类进校园低碳生活我先行;②垃圾分类倡导文明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解析】
本题以垃圾分类为素材,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l)本题要求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
针对材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而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生可从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的推动作用的角度分析。
针对材料“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垃圾围城”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考生可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的角度分析。
针对材料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考生可从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有机统一的角度分析。
针对材料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我们必须树立环保意识,把垃圾分类工作化为自己日常的自觉行动,考生可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角度分析。
(2)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说明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限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针对材料通过调查发现,出于环境整治活动的需要,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有所了解,但涉及具体分类却知之甚少,甚至完全混淆了垃圾分类的类别,考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角度分析。
针对材料许多市民将污染纸张、过期药物、废电池归入可回收类别,有的市民竟将果皮、塑料纳入其它垃圾,还有的将烟头、金属、剩菜剩饭、玻璃归入有害垃圾,致使垃圾分类工作效果不佳,通过垃圾分类,提高了市民的认识,考生可从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角度分析。
(3)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应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题目限定辩证唯物论角度。
针对材料中市民对垃圾分类缺乏认识以及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滞后、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到位等问题,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的角度分析。
(4)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福州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题目限定系统优化方法。
针对材料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2019年4月福州市出台《2019年全面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自5月1日起,在五城区范围内全而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考生可从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到2019年底前力图实现五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的总目标,考生可从注重整体性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应动员社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公民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治理体系,考生可从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以“简单、管用、可操作”为原则,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湿)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五大类,考生可从注意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角度作答。
(5)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垃圾分类观念,积极鼓励引导师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建设绿色校园,学校团委在校内开展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你拟两条宣传标语。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