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体现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存在对立的方面。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体现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存在统一的方面。
④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绿色发展。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各种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国对“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④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①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看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保持人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睦相处。
②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保持生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解析】
本题以人类只有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和睦相处,才能生存和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考查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首先,可以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说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次,可以从矛盾的斗争性的角度,分析说明“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体现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存在对立的方面;最后,可以从矛盾同一性的角度,分析说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体现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存在统一的方面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进行分析。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了灵活性与综合性。根据材料的表述,主要考虑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以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一个是联系的观点,一个是发展的观点。从联系的观点的角度,可以分析说明看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保持人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睦相处才能实现“绿水青山”;从发展的观点的角度,可以分析说明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保持生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