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社会实践的需求,促使影视创作者主动探索中国主旋律影视的新模式。这些影视创作者的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发展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敏感度,使之能敏锐把握时代脉搏,深刻理解现实生活,洞察观众的文化需求。科技的发展为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工具,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作品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弘扬民族精神,激发观众共鸣。
(2)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①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②人民满不满意是衡量文艺作品成功的最高标准和根本衡量尺度。优秀主旋律影视作品尊重观众,能引起观众共鸣,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③但赢得观众的认可不是衡量文艺作品成功的唯一尺度,成功的文艺作品还得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弘扬正能量,又要创造好的经济价值。
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具有片面性。
①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优秀文艺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尊重市场规律,才能获得成功。③当然,成功的文艺作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受观众喜爱,但赢得观众的认可只是衡量文艺作品成功的尺度之一,不是唯一尺度。
(3)答案示例:作品:《亮剑》。喜欢理由:军人的家国情怀。哲学依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作品:《加油!向未来》。喜欢理由:以最浅显易懂的形式解释科学原理,培养观众的创新思维。哲学依据:尊重客观规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解析】
本题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发展为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三个小题进行考查。
(1)本题设问指向为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优秀影视作品是如何取得成功的。设问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关知识”,切入口小。
依据材料“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被贴上‘不好看’‘没市场’的标答。但近年来《湄公河行动》、《人民的名义》、《战狼2》等一些主旋律影视剧已经通过一系列探索,主动撕掉了这个标签”,说明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人们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社会实践的需求,促使影视创作者主动探索中国主旋律影视的新模式。
依据材料“用现实题材和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奏出时代的强音”,说明了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为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工具,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作品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弘扬民族精神,激发观众共鸣。
依据材料“打造能代表国家形象和中国文化的主流影视品牌,进一步推动中国影视走向国际舞台,在主流价值观传达和市场效益上取得‘双赢’”,说明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提高判断和推理能力。这些影视创作者的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发展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敏感度,使之能敏锐把握时代脉搏,深刻理解现实生活,洞察观众的文化需求。
(2)本题要求考生评价“赢得观众的认可,是衡量文艺作品成功的尺度”观点,并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说明理由,属于哲学评价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题中的观点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看待,既要肯定其正确之处,又要指出其不足之处。
考生可先指出该观点的合理之处。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人民满不满意是衡量文艺作品成功的最高标准和根本衡量尺度,优秀主旋律影视作品尊重观众,能引起观众共鸣,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
接着指出其不足之处。赢得观众的认可不是衡量文艺作品成功的唯一尺度,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成功的文艺作品还得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优秀文艺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尊重市场规律,才能获得成功。
最后再进行总结。考生可根据以上思路,自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列举出一部喜欢的优秀主旋律文艺作品(可以是影视作品、小说、戏剧等,题中材料给出的除外),并说出你喜欢它的一个理由及哲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可根据题目要求,列举出反映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并写出理由和哲学依据即可。哲学依据可围绕哲学原理和方法论进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