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 ①物质决定意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 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了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由于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季节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③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二十四节气正确反映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
(2)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二十四节气”是科学的,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依然有着重要意义和社会功能。(若学生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结合材料即可给分)
②真理是客观的,“二十四节气”正确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没有过时。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二十四节气”不是一成不变的,本身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解析】本题以“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唯物论、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唯物论角度,设问指向“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回答科学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论的知识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二十四节气”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设问指向评析“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气象预报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二十四节气”已经过时了”,属于观点评析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含义及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二十四节气”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