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硕成果。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题目】“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下列观点与此一致的是()

A. 万物以心灵为本,心死则物灭

B.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 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外化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了新时代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体现了实践活动的

A. 客观物质性    B. 社会历史性    C.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 主观能动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 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C. 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 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

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④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A.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 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C. 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 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5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1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 次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 据此回答题。

【1】大会召开的背景是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引发人们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担忧。这种变化说明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运动的世界   

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规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大会达成主要成果有: 发达国家在2020 年之前要在1990 年的基础上减少排放至少25%-40%: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 年之前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 亿美金的资金支持,并建立技术转让机制;希望落实《公约》基本原则.加强全球行动的成果。这说明     (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转化为物质需要一定的条件

④人们可以摆脱客观的现实对未来作出正确预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是从 1980 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到“双独二孩的政策”,再由“单独二孩的政策”到“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我国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表明
①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统一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其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一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A. 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B.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 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 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 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按时间顺序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起初人们认为 “发展 =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人们认为  “发展 =经济增长 +结构改善”,第三阶段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 +结构改善 +社会进步”,第四阶段人们认为“发展  =经济增长 +结构改善 +社会进步 +后代人的发展”,第五阶段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 +社会进步 +后代人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材料二 为更好地促进新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组织调研组于2016 年 4 月 13——15 日赴深圳市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在深圳期间,调研组分别召开了深圳市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座谈会,赴华为公司等企业和园区进行实地考察。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听取有关方面对国家加快培育新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深化了对发展新经济的认识。

(1)结合材料一,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发展观的演变。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对国家发改委的做法加以说明。

(3)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正逐步放缓。请从唯物论角度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考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从未停止,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 70 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 80 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 90 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 21 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当前,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明确提出了“回归全国卷”.“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39 年间高考制度不断演变,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基本上是没有变的。

材料二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 D县注重用文化乐民.育民.惠民。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断丰富新村建设内涵;突出文化特色品位,总体定位“民居风格协调一致,色调清新淡雅”,充分展现地域文化风韵;突出文化成果共享,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突出文化塑造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魂”,提振农民精气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D 县注重文化建设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