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不同的发展
观产生于不同时代的实践,正确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与规律。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人们对发展的认识的每个阶段都是与
当时的经济社会情况相结合的。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处于不同时
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发展观。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
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发展观的五个阶段体现了人们对于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⑤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发展观的发展历程要求我们要
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
(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国家发改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对新经济发展的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国家发改委通过实地调研检验了对新经济发展的认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深化了对发展新经济的认识,目的是推动新经济发展。
( 3)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展新经济要立足于当前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
②坚持和树立正确的意识。发展新经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解析】本题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唯物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分析发展观的演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发展观的演变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设问指向对国家发改委的做法加以说明,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然后结合材料国家发改委的做法分析。
(3)本题考查唯物论角度,设问指向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范围及其类型,是唯物论的方法论,主要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和树立正确的意识、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