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文艺创作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奏响主旋律,坚守文艺理想。②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艺创作要坚持文艺品位,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创作要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创新。文艺创作要尊重传统,赋予优秀文艺作品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
(2)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在奉献精神的指导下,志愿者的行为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生活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看,此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的发挥需要条件,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所以奉献精神不能直接促进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生活的改善。
【解析】本题材料一以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在宁波拉开帷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作。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措施类主观题目,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故本题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奏响主旋律,坚守文艺理想、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及赋予优秀文艺作品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等角度进行展开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评析观点: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能直接促进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生活的改善。解答评析类问题,基本的方法是“一分为二”,也就是辩证思维。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分析其片面性。 答题套路是:“教材原理+分析+正确的做法”。故首先可以从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的角度分析在奉献精神的指导下,志愿者的行为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生活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看,此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其次,要说明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所以奉献精神不能直接促进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生活的改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