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题目】18世纪的法国爆发了世界瞩目的启蒙运动,启蒙大师们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而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这说明( )
A.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 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C.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 哲学革命是法国和德国革命的导火索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真正的哲学的作用。题中“启蒙运动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而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说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符合题意入选;材料中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革命不是法国和德国革命的导火索,故D项错误。A、B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答案选C。
【题目】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①正确;世界观人人都有,有世界观未必要学习哲学,②不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正确;哲学未必都是科学的,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题目】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即( )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思维和存在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回顾课本即可作答。
【题目】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这一现象说明( )
A. 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
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 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解析】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这一现象说明人的世界观决定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题目】所谓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下列属于方法论的是( )
A.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解析】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强调人们应该怎样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存在就是被感知”“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均没有体现这一点,A、B、D项不选;一切从实际出发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属于方法论,C项正确。
【题目】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在京召开“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出版座谈会时指出,哲学社会科学集中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理论素养、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因为( )
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 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
D. 哲学社会科学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
【解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并不能说明哲学为什么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A项不选;哲学社会科学并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项错误;哲学社会科学并不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C项不选;哲学社会科学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因而哲学社会科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D项正确。
【题目】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广告.“移动用户编辑短信到,联通用户编辑短信到,小灵通用户……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及今生命运”这种广告
A. 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
B. 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C. 坚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D. 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广告的观点是在说人的前世与今生命运是注定的,是由神明、天意决定的,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题目】在大型工程的建设中,工程师更需要有哲学的思想,并将哲学思维充分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用以指导工程建设。这说明( )
A.任何哲学都对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B.哲学为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都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对实践的追问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解析】
工程师运用哲学思维指导工程建设,说明哲学为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B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才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排除;C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错误,哲学是一门科学,但并非是“科学之科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题目】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 )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 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
C. 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D. 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题目】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观点中与贝克莱的观点相一致的有
A.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B. 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C.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D.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材料中贝克莱把感觉当成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正确;A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和D是唯物主义观点。
【题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上帝创世说
B.对物质是否可以被认识的不同回答
C.是否承认精神的作用
D.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的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两大派别的划分标准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其中对思维与存在,也就是意识与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题目】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
真正的哲学( )
①源于时代的实践活动
②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与要求
④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真正的哲学源于时代的实践活动,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与要求,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故①②③④均正确,本题答案应为C。
【题目】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但不是其具体内容,故排除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概括和总结,故排除③。故选D。
【题目】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结果。本题的题意是说我们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结果。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故本题选C项。③④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题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因为( )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④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因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①②③正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并不都是科学的,不能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且④也与设问无关,故本题答案应为B。
【题目】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B.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C.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 静止就是不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关系知识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本题选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 “形 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 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 “物是观念的集合”
【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物是观念的集合”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AD观点与题意不符;B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故正确反映了该问题;C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也没有正确反映,排除。
【题目】2009年7月1日,法国科学家研发出机器人娃娃iCub,iCub能模仿儿童的头部活动和眼睛活动,能爬行和坐立,并能准确地握住东西,类似3岁儿童的行为。科学家还尝试在机器人自上模拟人类的语言学习能力。机器人娃娃iCub的行为告诉我们
A. 机器人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与人类已无差别
B. 机器人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也可以产生意识
C. 高科技的发展可以使机器人能模拟人的某些行为
D. 机器人是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解析】机器人与人类始终是有差别的,A项错误;意识是人特有的,机器人不能产生意识,B项错误;机器人娃娃iCub的行为告诉我们高科技的发展可以使机器人能模拟人的某些行为,C项正确;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机器人娃娃iCub的行为并不能说明机器人是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
【题目】托马思·阿奎纳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这一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解析】试题分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本题材料把事物的发展归结为上帝的推动,否定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实质上是把上帝即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这一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正确且适合题意;ACD都不适合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题目】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A. 人与人的关系
B.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 人与世界的关系
D.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在人们现实活动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
【题目】《刻舟求剑》的楚国人,错在
A.离开运动谈物质 B.离开物质谈运动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肯定了物质是运动的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知识点。物质是运动的载体。任何运动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刻舟求剑》的楚国人离开运动谈物质。本题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题目】下面漫画表明
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 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
A. 存在决定思维 B. 世界统一于物质
C. 思维具有反作用 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解析】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表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存在决定思维,许多烦恼都是建立在解决温饱基础之上的。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由此可见( )
A. 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B.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 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解析】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A项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真正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项不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D项正确。
【题目】2017年4月27日,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取得了“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由此可见
①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
②人能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③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卫星对接成功,说明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但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办事,①项与题意不符;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总是统一的,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题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
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
【解析】哲学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过上美好的生活。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 ①③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C。
【题目】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而毕达哥拉斯又是著名的数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则影咱了欧洲几个世纪。他们关注自然才成为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这是因为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③缺乏哲学的指导,具体科学就不会有成就
④自觉接受哲学指导,科学研究才能成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他们关注自然才成为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这是因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①②项符合题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不同性质的哲学作用不同,③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题目】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 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D.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解析】题目中,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故其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含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
物及其
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④上帝创造世界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题目】我们每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或李四,这表明了
A. 静止是绝对的
B. 运动是相对的
C. 事物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D.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解析】题干强调了事物在运动的同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BC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题目】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A. 否认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 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C. 正确,因为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 D. 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解析】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观点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错误的。D项符合题意;AB项均与题意无关;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动物没有意识,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题目】2016年3月15日,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最后一轮较量以前者获胜结束,最终这场轰动全球的“人机大战”的总比分定格在4∶1。对此有人表示担忧:智能机器人将全面超越人类,甚至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从哲学上看,这种担忧( )
①没有看到智能机器人的本质是思维模拟
②说明了人类的认识发展是有限的
③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看到了智能机器人具有思维能力
B. ①③
D. ③④
【解析】智能机器人并不能全面超越人类,这是因为智能机器人的本质是思维模拟,并不具备人的思维能力,材料中的担忧没有看到这一点,①正确;人类的认识发展是无限的,②错误;材料中的担忧没有看到机器人是没有思维意识的,它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③正确;智能机器人没有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特有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
【题目】2016年兰州市优良天数有243天,出现“兰州蓝”,招人艳羡、好奇,惹人争议。有人说是风吹出来的;兰州市则归结为7个词:减排、压煤、抑尘、控车、投入、严管、问效。这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
“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
A. 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B. 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 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 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解析】掌握客观规律是人有意识的思想活动的前提,A项错误;材料是体现我们要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并没有体现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项不选;认识活动并不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C项不选;“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启示我们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D项正确。
【题目】2017年2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同法国总理卡泽纳夫会谈时强调,“中国希望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关系保持稳定,希望整个世界秩序能够保持稳定。”“我们要用稳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给世界、社会和市场一个良好预期。”
用稳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其固有规律的
②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③在确认事物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④事物的本质寓于事物的现象之中,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
【解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其固有规律的,所以可以以稳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①正确;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与题意无关,②不选;用稳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这体现了在确认事物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③正确;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与为什么要用稳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题目】马克思称为“文化的活的灵魂”的是
A. 思维科学 B. 自然科学 C. 社会科学 D. 哲学
【解析】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马克思称哲学为“文化的活的灵魂”;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题目】下列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都包含有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
③科学的方法论就是哲学 ④学习哲学是拥有世界观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选项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都包含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故①②选项是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的正确的表述。选A。
世界观
哲学
区
别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形成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特点
是零散的、朴素的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题目】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
A. 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 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析】试题分析:哲学的内容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故选项B说法正确;哲学思想不是哲学家的主观想象,不一定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真是反映,也不一定是科学的,因此选项ACD说法错误,排除;本题的答案选B。
【题目】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纯粹的动物心理也会自发地产生意识
③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故①③④入选。选C。
【题目】我国的三峡工程,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利的。
这说明了( )
A. 人们能认识规律,改变规律,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
B.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规律,变害为利
C. 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以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
D. 只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解析】人并不能改变规律,A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人创造的,创造规律的说法错误,B项不选;三峡工程建设说明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可以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③正确;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观点绝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