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依法加强对网络慈善事业的监管,打击慈善领域的违法行为,重塑健康的网络慈善文化。
②开展多种形式的善行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建共享。
③树立诚信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救助氛围和文化环境。
(2)支持李丽: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网络募捐是爱心与真善的体现,其主流是好的,不应以负面现象否定网络募捐的正能量意义。
②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要只看到曲折性而对网络募捐的未来发展丧失信心。
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可忽视,要敢于同诈捐、骗捐行为做斗争。(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支持王强:
部分影响整体,一部分的骗捐、诈捐的失信行为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社会对募捐的信任。
②量变引起质变,如果不良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让整个社会不再信任,彼此冷漠。
联系具有多样性,表达爱心可以有多种方法,不必局限于网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 答案示例:爱心彰显人性光辉,友善助推网络慈善;关爱之手互联,美好生活共有。(必须围绕主题,偏离主题不得分)
【解析】本题以法律之名重塑慈善公信力,让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辩证法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设问指向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支招儿,属于措施类试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主要从倡导大众文化、奏响主旋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精神文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公民道德修养等角度进行概括和总结。
(2)本题设指向你支持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加以说明,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把握两种不同的观点,做出选择后说明原因。李丽:网络募捐是爱心与真善的体现,不能因操心被骗而停止善行,我会积极参与网络捐助,支持此观点可以从前进性欲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角度思考。王强:一部分人利用网络募捐欺骗人、肆意消费人们的信任,助长社会冷漠之气,我不会参与网络捐助。支持此观点可以从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角度分析。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公益广告作为广告设计中的一种,自然也有着广告设计宣传理念的属性,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广告设计中,广告语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广告设计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回答时围绕发挥网络募捐“正能量”进行设计。